銀幕上展現的是牛玉儒查出癌癥后100天內的工作活動。他在癌癥晚期的情況下,4次提出回呼市工作,3次得以實現,最后一次提出后不久就去世了。他對群眾有著深深的責任,對城市的建設有著滿腔的抱負,對親人有著無奈的摯愛,面對死亡,他依然履行著一個市委書記對人民的承諾。影片中沒有刻意去拔高人物形象,始終貫穿了一個“情”字。作為領導干部,他為不能為親...[更多]
銀幕上展現的是牛玉儒查出癌癥后100天內的工作活動。他在癌癥晚期的情況下,4次提出回呼市工作,3次得以實現,最后一次提出后不久就去世了。他對群眾有著深深的責任,對城市的建設有著滿腔的抱負,對親人有著無奈的摯愛,面對死亡,他依然履行著一個市委書記對人民的承諾。影片中沒有刻意去拔高人物形象,始終貫穿了一個“情”字。作為領導干部,他為不能為親人解決實…銀幕上展現的是牛玉儒查出癌癥后100天內的工作活動。他在癌癥晚期的情況下,4次提出回呼市工作,3次得以實現,最后一次提出后不久就去世了。他對群眾有著深深的責任,對城市的建設有著滿腔的抱負,對親人有著無奈的摯愛,面對死亡,他依然履行著一個市委書記對人民的承諾。影片中沒有刻意去拔高人物形象,始終貫穿了一個“情”字。作為領導干部,他為不能為親人解決實際困難而內疚;作為兒子,他不能為老人盡孝而痛苦;作為丈夫,他為不能與妻子共度美好人生而憂傷。他贏得了呼市人民的尊敬和愛戴,他的銀幕形象也將感動銀幕下的眾多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