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制造事端。 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得寸進尺,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但鄧兩次請戰均遭李拒絕。并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更多]
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制造事端。 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得寸進尺,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但鄧兩次請戰均遭李拒絕。并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制造事端。 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得寸進尺,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但鄧兩次請戰均遭李拒絕。并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致使北洋艦隊出師失利,旗艦被日擊沉。鄧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斗,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最后因彈絕,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 鴉片戰爭后,請政府搖搖欲墜,日本帝國主義蓄謀侵華,于1894年在中國領海挑釁生事。北洋大臣李鴻章及親信“濟遠”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