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開年最火的服飾品類,非馬面裙莫屬。這不僅體現在社交平臺上馬面裙相關的內容大幅增加,還體現在多個電商平臺上馬面裙銷量的“大躍升”。有數據表明,今年1月以來,馬面裙等漢服品類線上市場規模達23.5億,成交額同比增長已超500%。
隨著訂單暴增的,還有瘋狂涌入的商家,有的為搶流量搞“快餐式”生產,導致市面上充斥大量粗制濫造、低價、劣質的馬面裙產品,令消費者買到滿意產品的難度大大提高。
為讓更多消費者親身體驗到傳統非遺工藝的文化珍品,感受中國馬面裙的魅力, 5月1日至30日,由非遺技藝傳承人林棲主理的高端女裝品牌“生活在左-林棲馬面裙”(以下簡稱“林棲馬面裙”)聯合廣州K11購物藝術中心,展出以“我們的馬面裙”為主題的快閃店。全面展示林棲馬面裙品牌文化、產品質感及其與女性美的聯系。
(附圖:林棲馬面裙線下體驗會 引來眾多愛好者體驗)
在廣州K11藝術購物中心4樓中庭,林棲馬面裙快閃體驗店,將從五一正式開始營業,持續一個月,誠邀廣大消費者前往體驗,挑選更適合自己的馬面裙穿搭。據了解,此次活動合作方K11購物藝術中心是一座融入藝術、人文、自然三大核心元素的高端消費時尚藝術地標,這是該藝術購物中心首次舉辦以中國馬面裙為主題的活動。
堅持精品化戰略,林棲馬面裙終成業界標桿
想買到一條合心意的馬面裙有多難?
在小紅書搜索“馬面裙店鋪避雷”可以得到答案,從形制、圖案再到材質,處處都有可能踩雷,且概率較高。這跟馬面裙市場火爆后,大量渾水摸魚蹭熱度的商家涌入有較大關系。
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漢服相關企業注冊量達2686家,同比增長355.25%,達近十年增速峰值,可見涌入的商家數量之龐大。
作為漢服的一種形制,馬面裙流行于明清時期,后來逐漸衰落,直到今年開年才以“新春戰袍”的梗強勢出圈。在此之前,馬面裙和漢服都屬于亞文化小眾愛好,制作技藝復雜,產量低,市場規模并不大。
但隨著電商的發展、消費群體的迭代,以及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審美需求的提升,漢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在林棲看來,當一個新生市場普遍追逐短利,沒有做品牌和長遠發展的初心,那對中國文化傳承與復興的巨大傷害,將導致國潮只是暫時的“潮”。
早在2014年品牌創立之初,林棲團隊就決定走品牌化、精品化路線,每款產品無論在材質、繡法還是設計方面都下了十足的心血,很多產品光材料成本就要千元以上。
圖為在廣州K11藝術購物中心四樓展示的林棲馬面裙
十年如一日的熱愛與堅持,讓林棲馬面裙有口皆碑,成功地樹立了其在國內外馬面裙的標桿地位。抖音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元旦,“林棲馬面裙”在半身裙品類排名第一,其產品以高品質的優勢,實現口碑、品牌、銷量、體驗遠超同類產品,甚至有國外客戶甚至愿意花費高達21萬元的價格,等待數月來定制一條林棲馬面裙。
這足以說明,林棲馬面裙不僅在國內受到廣泛歡迎,其文化和品牌價值也得到了國際市場的高度認可,成功跨越了不同文化和人群的界限。近年來,林棲馬面裙還先后多次受邀登上國際舞臺。2018年,林棲馬面裙在倫敦時裝周作為首個中國品牌進行開場秀,2023年9月,林棲馬面裙還成為中國第一個在巴黎時裝周舉辦馬面裙專場的品牌。
國內外舞臺大放異彩的林棲馬面裙始終銘記自身的品牌理念,勇于承擔身為賽道頭部玩家的責任,近年來積極推動行業健康發展與升級。今年三月,林棲馬面裙率先啟動首版《中國最美服飾馬面裙白皮書》的編撰工作,由其創始人林棲女士發起,聯合了國內非遺、紡織方面的專家智庫共同編撰;與此同時,林棲團隊還積極推動馬面裙成為中國“新國服”的工作,這些舉措也進一步凸顯林棲馬面裙的引領地位。
《中國最美服飾馬面裙白皮書》編撰啟動儀式
一條馬面裙花費一萬工時!
成立至今,林棲馬面裙已經走過十個春夏秋冬,始終保持其“做最具傳承精神的文化奢侈品”的初衷,以傳統技藝的產品價值來定義市場價格,這固然離不開馬面裙的深厚文化底蘊,其團隊在馬面裙上十年如一日的品質堅守也功不可沒。
市面上多數馬面裙設計,或從古書和影視劇取材,或山寨同行,不少商家對馬面裙和漢服并沒有深刻地理解,只是為了跟風搶流量,搞“快餐式”生產,產品質量難以保障。
反觀之林棲馬面裙,不僅擁有一批專業的團隊,還十年如一日持續秉持傳承、活化、創新的宗旨,研究馬面裙古代技藝。品牌創始人林棲不僅是官方認證的馬面裙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還榮獲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稱號,并受CCTV邀約分享中國馬面裙。林棲認為,“我們身處在最好的時代,中國品牌因為中國文化而偉大,這是我們走向世界的最強競爭力”
過去數十年間,林棲團隊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前后收藏了數百條古董級的馬面裙,通過對紋樣、工藝、材料、版型等的研究與解讀,從中汲取相關靈感,設計改良出更時尚的馬面裙新品。
此前林棲馬面裙曾推出的一款價格高達21萬的產品,就是結合了多種非遺技法的稀品,運用了平繡、盤金繡、打籽繡、運針繡等多種繡法,點綴銅錢圖形手編網和蘇州龍須扣,由多位非遺傳承人聯合繡制,繡制耗時約1萬個工時。
據介紹,刺繡時間漫長,分色復雜繁瑣,每一條裙子,主身配色有5-10個色彩,繡花部分更為繁瑣,為媲美傳統手工刺繡的神韻和韻針效果,需要專業分色配色設計師進行肉眼分色,繡花片段,細密需用到五十多個色的紗線分色處理和過渡。
(附圖:馬面裙精美工藝細節)
本次活動上,林棲還展示和介紹了一款復原改良的馬面裙。這款馬面裙原形為生活在左博物館收藏的一條大紅色百褶鳳尾馬面裙,它源于清代光緒年間,采用桑蠶絲香云紗的材質,運裙身以赤、白、黃、青、黑傳統五色串連,上下共有超過350朵大小花卉圖樣。
值得注意的是,“馬面”上的繡花有傳統的百蝶穿花圖騰,還具有崇高至上的高潔品德、又有祝長壽之美好寓意的菊紋和蘭花、芍藥等吉祥圖騰。
這種對傳統工藝的尊重和對文化價值的深刻理解,使得林棲馬面裙區別于普通的馬面裙品牌,成為市場上獨樹一幟的選擇。去年,在以林棲推動下,馬面裙制作技藝還被正式列入非遺代表性項目,林棲創立的服飾品牌“生活在左”也成為非遺保護單位。
讓“國潮愛好者”體驗老祖宗留下的好手藝,好產品
或:馬面裙代表中國文化自信的“新國潮”
近年來,民眾對于國家和民族認同感日益提升,對國貨品牌和商品的支持度也不斷提高,國潮經濟發展勢頭良好。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國潮經濟市場規模為20517.4億元,同比增長9.44%,預計2028年將突破30000億元。
馬面裙作為漢服的一種形制,因其好穿、好看、好搭而廣受消費者歡迎,儼然成為國潮愛好者衣柜里的首選。林棲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馬面裙有別于其他服飾的,是它背后獨特的文化底蘊,是把中國文化穿上身,是中國文化自信的主流意識;也是一種新的社交文化符號”
(附圖:明星合輯 趙雅芝 小沈陽 楊紫等)
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浪潮下,林棲馬面裙以其精湛技藝和改良設計從激烈的競爭中殺出重圍,不僅致力于將馬面裙推向日常場景,滿足不同人群需求,還推動文化普及,提倡馬面裙作為傳統與現代、文化與生活的橋梁,成為一種時尚生活方式,讓消費者體驗傳統魅力,展現個性風采。
而林棲馬面裙體驗店正是容納這樣理念的一個空間。該體驗店位于K11藝術購物中心4樓中庭,門店設計提取粵繡產品紋樣,利用其華麗有層次的特點,塑造二方連續向四方連續演化的視覺效果,遠觀可以看到門店通亮的褶皺圖案,和空間自然融入。
此外,快閃店的馬面裙展示還運用了馬面裙結構鏡面,整體看起來很具現代感,消費者置身其中可以環繞一圈參觀。
圖為在廣州K11藝術購物中心四樓--林棲馬面裙體驗快閃店
得知林棲馬面裙快閃店正式開業,周女士很激動。她是林棲馬面裙的忠實粉絲,平時上班、旅游都會穿馬面裙,還因為林棲馬面裙認識了不少同好,每次出門都會有陌生人上前稱贊很好看,甚至詢問購買鏈接。
發生在林棲馬面裙與消費者之間的還有許多動人的故事,有人穿馬面裙參加畢業典禮,有人將馬面裙作為自己的新婚禮服,還有人家里衣櫥有馬面裙專柜,出游上班聚餐、商務通勤都穿,馬面裙既是她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體現,也是同為中國人的一種文化自信,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通過林棲馬面裙,穿著的人們超越時間和空間,實現情感共鳴。
不過,此前包括林棲在內的很多馬面裙銷售渠道多以線上為主,無法到線下體驗試穿,此次林棲馬面裙設置線下快閃體驗店的目的,也是為了讓消費者親身體驗馬面裙的質感和魅力,“讓消費者真正體驗到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手藝、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