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年輕人,大多不愿意參加父母為自己安排的相親局。原因何在?“只看物質,不看其它”或許是很多人的答案。來自南京的曉林也深有同感,在接觸珍愛網之前,她就曾經“任性”的推掉過好幾次父母張羅的相親飯局,對父母眼中那些“門當戶對”的相親對象也是見面后立即拉黑。選擇條件相差不大的婚戀對象,真的過時了嗎?
曉林是一位少兒英語老師,已過而立之年,卻仍單身。逢年過節,沒有男朋友的曉林就會被家中親友花式催婚。她收入中等偏高,家里條件也較為優渥,家中父母也已經為她購置婚房,為她安排的相親對象也都是有房有車的男士,父母希望未來女婿能和曉林門當戶對,但曉林相過幾次親之后,就不愿意再去了,她告訴閨蜜,雖然自己也很想談一場甜甜的戀愛,但是父母安排的相親,大都只是按照物質條件選定,根本沒有考慮她的擇偶條件。
今年年初,閨蜜見曉林也不去相親,自己找對象也久久沒有起色,就向她推薦了珍愛網。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曉林開始接觸線上交友,剛開始,曉林有些廣撒網,似乎是對父母“唯房車論”的一種無聲的反叛,她幾乎沒有什么具體的擇偶條件。曉林當時的想法是,先不要用一些條條框框限定,這樣不會錯過任何遇到真愛的機會。“多試試,多看看,不能被門當戶對給限制了。”
不愿意被“門當戶對”所限制的曉林,對相親對象幾乎不太挑。她同時與十多位男士進行溝通,希望接觸更多,優中選優。然而,這些看似“機會”更多的做法,并沒有給她帶來想要的愛情,反而令她疲于應付。因為沒有具體的擇偶條件,也不懂拒絕,所以曉林在珍愛網的初期體驗并不太好,甚至想到要放棄。幸運的是,經過一次與珍愛網紅娘孫老師的溝通后,曉林明白了這種“廣撒網”的相親交友方式,并不能加速自己的脫單進程,而一味的排斥“門當戶對”,也并不一定能夠擴大交友面,為自己帶來更多機會。更重要的是三觀相合,找到自己明確的擇偶需求,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快速脫單。
溝通與紅娘孫老師溝通,曉林不再盲目交友,靜下心來思考自己到底想要找一個怎樣的男朋友。孫老師建議,如果一時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類型,不妨想想自己平時討厭什么類型的男生,那么這些特質的反面,或許就能大致框定自己的理想型。根據幾次溝通,曉林明白了自己想要找一個性格溫和,對自己包容,對父母耐心,喜歡小動物,經濟條件與自己相當的男生。
有了目標,曉林的珍愛網脫單之路就順暢了許多,不到3個月,就在紅娘孫老師的幫助下,找到了目前的男友,兩人條件相當,都從事教育工作,平時共同話題也比較多,感情升溫很快。
年輕人真的反感“門當戶對”嗎?答案或許是否定的。據中國青年網報道,66.7%的年輕人認為,門當戶對的婚姻,雙方在結婚后的婚姻生活更加幸福。雙方各方面相差懸殊的伴侶,更容易在生活中產生摩擦,一旦溝通機制不順暢,往往會導致關系惡化,甚至以分手告終。
如何選擇一個與自己旗鼓相當的伴侶?珍愛網紅娘孫老師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擇偶不能只看物質,也不能不看物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伴侶雙方有相似的物質基礎,生活的圈子重合的概率更高,雙方的生活品質相近的幾率也更高,不會出現消費觀偏差過大的現象。如果感情一開始就是建立在不對等的基礎之上,那么,伴侶雙方的地位難免出現懸殊,時間越久,更容易產生矛盾。
三觀一致,婚戀關系更融洽:除了經濟基礎方面的衡量,精神層面 “門當戶對”的重要性也逐漸被年輕人所接收。三觀一致,對于婚戀至關重要,只有伴侶雙方的三觀在同一水平線上,能夠相互認同,生活中才能相處融洽和諧。一段感情中,并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合適與否,三觀不合,相處越久,就越發現很多問題無法溝通和調和。
門當戶對重要,溝通順暢更重要:有了各方面旗鼓相當的伴侶,更容易產生心有靈犀的默契。但只有默契而忽略溝通,則會讓這些優勢蕩然無存。多溝通,多傾聽,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是保持愛情熱度的不二秘籍。
時代在變,婚戀觀也在悄然發生變化。門當戶對,并不只是物質條件的衡量,更有精神層面的考量。價值觀趨同,婚戀生活往往能少走彎路,多添甜蜜。(文/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