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以來,國內黃金市場信心爆發,一個半月時間內漲幅已經達到了8%,遠遠高出國際市場4.6%的漲幅,國內金價漲勢兇猛刷新了6年新高。不管是全球經濟失衡讓黃金再次成為刻度,還是如弗洛伊德所說,黃金深藏在我們潛意識之下,總能滿足我們根深蒂固的本能嗜好,黃金一直是國人投資、消費的熱門。
“硬通貨”黃金在投資板塊表現如此堅挺,屢刷新高,在大眾更喜愛的珠寶市場是否也是會高歌猛進,價量齊升呢?據Euromonitor 2018年數據顯示,國內黃金珠寶行業市場規模達到6965億元,同比增長6.72%,成為增長最快的可選消費品類之一。產品結構上,黃金首飾消費占比58%,隨著消費升級和消費觀念變化,在工藝和設計上符合新審美觀,有文化元素的產品將有更好的市場成長性。
作為消費的主力軍,無論是“千禧一代”還是“新中產”,透過符號感獲得他人認同,追求身份象征的消費大潮已經是過去式。現在的需求變得更多元化、個性化、“精眾化”,從單純的“物質滿足”追求,轉向對文化和精神消費的高度關注。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黃金珠寶行業也已經從早期粗放“批量式”生產模式,轉向以消費需求為導向。那些藏在產品里的細節,或在品牌背后的文化、精神、時尚元素所帶來的感知和體驗,更被消費者關注,也必然是消費者買單的驅動力。尤其是中國文化邁向復興的當下,從傳統文化土壤中汲取養分,滿足大眾獨立、自信、多元的審美,是黃金企業面對新一輪消費升級的必答題。
這兩年的“古法黃金”熱,是黃金行業罕見的現象級焦點事件,可以說是黃金消費需求轉變的重要產物之一。為什么新一輪的黃金文化精品是“古法黃金”呢?諸多業內人都表示,“古法黃金”所凝結的工匠精神及文化內涵正是同質化嚴重的黃金珠寶行業迫切需要的。同時,中國新一代的消費者需要散發歷史積淀、有美感、有文化底蘊的好物。這是由基因決定的,由文化決定的。
提起古法黃金,一定繞不開“老鋪黃金”,十年前,這個最早復興“古法黃金”工藝的業內黑馬,真真切切、扎扎實實把黃金與“中國經典文化、中國古法工藝”相聯。傳承千年制金工藝技法的“老鋪黃金”,保留了黃金原有的溫潤色澤,醇厚靜美,呈現出令人一眼便動心的高貴感;經過數十乃至數百道工序手工打磨的金器精妙絕倫,色澤雅致,散發著濃厚的文化韻味。從“老鋪黃金”開啟,“古法黃金”顛覆了大眾消費者過往對黃金的印象。
高科技、數字化的今天,許多原始、古老的技法已逐漸被先進的科學技術所替代,但人們骨子里對匠人工藝、技法的熱愛和執著,是機器所無法滿足的。以古老工藝為法、傳統元素為飾,“老鋪黃金”的“古法黃金”讓黃金如藝術品一般呈現。方寸之間,承載的是一代代工匠技藝精華和工匠精神,讓原本只能躺在博物館里的歷史印記,融入當代生活之中,成為寄托著親人的情感和祈愿,凝聚著文化力量和典藏傳世價值的載體。
融入文化內涵,把傳統文化藝術價值融入到黃金消費之中,“古法黃金”為現代珠寶設計注入新的活力。透過像老鋪黃金這樣的品牌,復興傳統技藝,對傳統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和鑒賞,重拾中國工藝、東方美學與中國文化,這一定會引領黃金珠寶向文化消費方向升級發展!(本文轉載自《三聯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