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伴隨著悠揚的小提琴演奏聲,以“市級非遺·匠心傳承”為主題的“李黎明手編時裝品牌創業之路”分享活動在位于靜安區新閘路上的冠生園集團大樓四樓蘊初課堂拉開序幕。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9/0308/295784-1.png)
此次活動由上海李黎明創意設計有限公司和上海灝余商務咨詢管理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上海灝余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策劃承辦,并受到了冠生園(集團)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高級時裝設計師、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派絨線編結傳承人、“編織皇后”李黎明,上海開放大學副校長王伯軍,前民盟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助理、副部長張光武,靜安區僑界人士、退休教師嚴爾純,原上海時裝報報社常務副社長、國際服裝動態雜志社總編楊曉鴻,冠生園集團副總經理曹明霞,李黎明的資深粉絲蔡以平等嘉賓蒞臨本次活動,上海灝余創始人兼董事長毛蓮紅出席并主持了互動交流環節。值得一提的是,開場演奏小提琴的人正是李黎明的先生——郭大江。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9/0308/295784-2.png)
有“編織皇后”美譽的李黎明于1994年創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LILIMING”品牌,她的創業之路對眾多女性在創業過程中有指導及借鑒意義。她堅持全手工編織,傳承的是晚清時期的海派絨線編結手藝,加以國際設計理念,將時尚和傳統完美結合。這種藝術形成于上海,是一種在中國民間傳統結線藝術中融入西方鉤針編結,并利用羊毛絨線的服飾編結藝術。海派絨線編結技藝被收錄于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李黎明作為傳承者,將其發揚光大,并賦予了都市的流行風尚,發展為龐大的婦女手工編結產業。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9/0308/295784-3.png)
李黎明回顧了自己一路走來的創業點滴與心路歷程。她表示,“別人會碰到的困難,我全都碰到過。別人不會碰到的困難,我也碰到過。”雖然困難重重,但仍能取得成功,李黎明將此歸因于:“鐵杵磨成針,必須下苦功。”;“以不變應萬變,做好自己的事情。”她始終堅持以初心做個好人。對于她創作出的“藝術品”,她表示,一定要有思想和情感融入其中。她還表示,中國服裝要走向國際,一定要揚長避短,而編織可以做到揚長避短,因其可以自行創造面料效果。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9/0308/295784-4.png)
原上海時裝報報社常務副社長、國際服裝動態雜志社總編楊曉鴻表示,李黎明的成功,首先是因為遇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代。例如,1980年代上海服裝業迎來了大發展時期。其次,成功源于她將畢生精力投入了編織事業,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她懷有夢想,對認準的事業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并為之奮斗與追求。在楊曉鴻看來,李黎明對編織業最大的貢獻在于,把編織業從飾品類逐步發展成了服裝業的一個門類、產業,而且自成一體、獨樹一幟。楊曉鴻還指出,政府正在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上海本土品牌的發展也迎來了不可多得的契機,這些都是李黎明編織事業弘揚光大的有利環境。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9/0308/295784-5.png)
靜安區僑界人士、退休教師嚴爾純用純正的滬語表示,李黎明事業之所以成功,與她擁有一顆堅強的內心分不開,與她的堅定、堅信、堅持分不開。他也指出,李黎明的身上體現出國家提倡的工匠精神。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9/0308/295784-6.png)
前民盟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助理、副部長張光武表示,李黎明是一個很特別的服裝藝術設計師,她的藝術人生也不是完美的人生,完美中有不完美。正是因為有完美和不完美的非對稱性,人生有了不可復制性。張光武還表示,在生活和事業中,笑到最后的人一定是真誠的人。李黎明首先是一個真實的人,真實的人才能成為有成就的藝術家。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9/0308/295784-7.png)
上海開放大學副校長王伯軍用三個遞進的關鍵詞為李黎明做總結:人才、創業人才、女性創業人才。他表示,人才,最關鍵的體現是創造性勞動。創業人才需要做好管理,“恭寬信敏惠”是對其很好的詮釋。作為女性創業人才,重要的是要平衡好家庭和事業的關系。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9/0308/295784-8.png)
分享活動后,近百名嘉賓移步至同樣位于冠生園大樓四樓的李黎明私定會所參觀。李黎明私定會所于2018年10月29日在灝余·沁園開業至今,吸引了眾多精英粉絲駐足。倡導“海派本時尚·有您更溫暖”的平臺,匯集了海派文化精英,與紅色文化、傳統文化等交流合作,探討多元文化的發展,創新、傳播金融文化。以金融文化就是金融之“道”,用德治行動將“誠信”進行到底。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9/0308/295784-9.png)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9/0308/295784-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