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已經更新完結,很多人還在回味著這部宮斗劇所帶來的余溫。
其實一開始對袁春望并沒有多么的關注。在一開始的劇情中,嫻妃弟弟入獄,但是由于生病,所以嫻妃想要托人把銀子帶出宮,找到了袁春望,但是卻被高貴妃發現,拿出去要當的首飾被高貴妃給摔壞了,結果嫻妃受到侮辱,首飾也全部被毀,連袁春望也遭殃。
領頭太監想要袁春望說謊,但是那時候的袁春望不肯無故誣陷嫻妃,所以惹到了領頭的大太監。在之后的日子里,袁春望被發放到辛者庫,但是所面臨的環境是去打掃廁所,還沒有飯吃,實在餓的沒有辦法連狗的食物都搶。其實看到這個時候我們發現,其實這部劇中對于這個小太監的特寫鏡頭是在是太多了,讓我們都知道后面肯定是不簡單的一個人物。
后來瓔珞到了辛者庫,兩人結拜為下兄妹一起相依為命,前期鏡頭比較少的袁春望,從這個時候開始一下子變了很多,瓔珞去守圓明園的時候更是放棄了,內幕府總管的前途,依然決然的陪著瓔珞去受苦,當時的袁春望真的是對瓔珞很好。
在后期的劇情中,我們了解到嫻妃善于玩弄權謀,而袁春望更是布局高手。先是挑唆嫻妃聯合親王弘晝,趁乾隆南巡之際謀反,這樣就可以借他人之手除掉皇上。而等到回京之后,他再跳出來指證弘晝,這樣就可以把先皇的血脈一一除掉。
而當嫻妃被打入冷宮后,魏瓔珞向眾人挑明袁春望在背地里策劃了這一切,袁春望卻告訴大家他是先帝的兒子,是當年先皇在外受人追殺時,藏身于農家,與一名民女的孩子。這時袁春望笑了,他以為憑著自己的這層特殊的身份,最終事情結果會發生改變。
可是太后站了出來,把袁春望的身世公開了。她告訴大家,先帝根本就沒有流落在外的孩子,當年趁機玷污了農家女子的不是先皇,而是那伙匪徒,袁春望是匪徒的兒,此時一旁的皇上發話要立刻將袁春望處死,可是太后卻把皇上攔住了,她看著皇上,說不能殺他。
太后的嘴里念著佛,眼中全是憐憫,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已經知道了答案,袁春望必定是先皇之子,但是他的身份會給大清皇室蒙羞,皇家怎會認回一個太監做皇上的弟弟呢?所以太后為了維護皇家的顏面,也是為了保全皇家的血脈。
按照劇情,太后是個心狠手辣、殺伐果斷的人繼后的父親、就是被太后殺死,為了大清,寰寰毫不猶豫的殺了那爾布,另外,寰寰重視親情對死去的女兒甚是懷念。
要說寰寰不忍心殺人那是不可能,不符合本劇人物性格。按照劇情,最后袁春望變成了瘋子,也沒看到他可以幫助太后對付誰,所以不可能。那么問題來了真是太后骨肉?
按照劇情發展說。對于袁春望的身世,太后先是否認。
太后說錢氏與皇上換了衣服,所以袁春望家里面那件衣服不能做證據,但是,皇上想處死他的時候太后卻出來留了他一命。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8/0827/289501-8.png)
這種反復的態度唯一可能的解釋是:太后自己心里也沒底!她不愿意承認袁春望的身份,但是她也不敢肯定袁春望的身世,所以最后選擇了一個折中的做法,不承認他的身份但也不殺他。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8/0827/289501-9.png)
袁春望是雍正的兒子。
所謂錢氏換衣護主根本子虛烏有,雍正在太行山確實只是躲在農家被救,并與農家女有情生了袁春望。
錢氏的故事,是太后為了殺母奪子而編造出來的。
理由:
1、去圓明園的路上,瓔珞問“錢氏究竟為何而亡”,太后意味深長地一笑,“你說呢”。
2、揭破袁春望身份提到“太行山”的一瞬間,太后是慌亂的。因為如果這個故事被證實,雍正是被農家女所救,那么錢氏的故事就站不住腳了。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8/0827/289501-10.png)
所以太后必須否認袁春望是先帝私生子的身份,并且堅持當初蒙騙乾隆的故事,所謂錢氏換衣救主。她說“金絲蟒袍,多么珍貴,匪徒會放過他嗎?誰借機玷污了農家女,就不得而知了”,意思是匪徒追到錢氏搶走了金絲蟒袍,并且穿著金絲蟒袍在袁春望外祖家,假裝親王玷污了袁母,所以袁春望根本不是先帝兒子。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8/0827/289501-11.png)
太后阻止皇帝殺死袁春望的表現真的太激動了,皇上和太后對視,一下子就明白了,太后才是終極BOSS啊,一句謊話就能顛倒黑白,逼瘋袁春望,果然是上一屆的宮斗冠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