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曝的這一消息,引起不少市民和網友的關注。6日,記者試圖采訪釣到這一“鳥魚”的釣友,但幾經努力未能聯系到這幾名釣魚愛好者。
評論的網友很多,有網友認為是水體受到污染引發的生物畸形;有網友說不要傷害它;有網友說“這條魚真稀罕,張著嘴像似要說話”;還有網友說,這條魚是基因突變;也有網友戲稱,這條魚兒跟鳥兒“有故事”……
記者采訪到我省多名喜好釣魚的人,他們都稱釣魚很多年,從來沒釣到過這樣的魚。在貴陽某單位工作的曹先生說,他自己是一名攝影師,也是一名釣魚愛好者,他釣到各種類型的魚,就是沒釣到過這樣的“鳥魚”。
對于網曝有人釣到“鳥頭魚身”之魚,他認為并不奇怪,只是不知道為什么魚會變成“鳥頭”,一定是出現某種可能的原因,才會造成魚長成這樣。
老張伯家住貴陽小河,原來是一家駕校的教練,他經常去羅甸、惠水、百花湖、吱嘎阿魯湖等地釣魚,自己曾經釣到過魚身透明的魚,就是沒有釣到這種“鳥頭魚身”的魚,關于透明的魚,他咨詢過專家,稱是魚的體內缺少血紅素和血紅球,所以它們的身體以及血液都呈現出透明狀。但對于“鳥頭魚身”的“怪魚”,有著豐富釣魚經驗的老張伯也無從解釋。
專家權威解釋 缺氧引發畸形
為什么會出現“鳥魚”呢?“鳥頭魚身”是咋回事?帶著這些問題,6月6日,記者采訪到我省漁業專家、貴州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黨委書記楊興研究員,他告訴記者,這條魚是一條草魚,草魚出現“鳥頭魚身”的現象并不奇怪,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會發現這樣的“鳥魚”,不僅僅是草魚可以發現,鯽魚等其他魚類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該現象在魚類生長過程中時有發現,其主要原因一是魚卵在胚胎發育期間受傷所致;二是魚苗培育期間密度過高,缺氧引起頭部發育畸形。其實,它是草魚還是一條草魚,是鯽魚還是一條鯽魚,只不過長相有些怪異而已。”楊興說,草魚或鯽魚等出現這種現象,并不是基因突變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