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預防小兒凍瘡?冬季給寶寶做好保暖,不僅要做好嘴唇的干裂,手臉皴裂的問題也是應該注意到的,最后小編要提醒的就是家長們容易忽略的幾個容易受凍的部位,如眼部、鼻腔、臀部等。
【防唇干裂】
秋冬季節,寶寶小嘴唇特別容易變干,甚至脫皮。與其他肌膚相比,唇部沒有汗腺及油脂分泌,寶寶又喜歡舔嘴唇,不僅不能濕潤口唇,反而會加速唇部的水分蒸發,使雙唇更加干澀。
應對妙招:
1.讓寶寶多喝水,為雙唇提供足夠的水分。可使用造型可愛、寶寶喜歡的學飲杯來吸引寶寶多喝白開水。
2.市面上出售的各種潤唇膏,以含維生素E等滋潤成分的兒童潤唇膏最為理想。有媽媽推薦給寶寶吃魚肝油時可涂一些在寶寶唇上,或者用茶油也有不錯的效果。
3.如寶寶小嘴唇非常干燥,并已經有脫皮現象的話,在寶寶睡覺前涂上潤唇膏,成分中以含有金錢草及甘菊的為佳,這兩種成分能舒緩干裂的雙唇。
【防手臉皴裂】
兒童的皮膚含水較高,特別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每年冬春季節若不加以適當的保護,寶寶的皮膚容易失水、干燥、起皺、脫屑、發紅,特別是臉和小手背。
應對妙招:
1.每次給寶寶洗過手臉后,不要怕麻煩,一定要為寶寶涂上潤膚油。寶寶若常流口水,會把嘴周圍皮膚弄得紅紅的,要替寶寶抹凈面頰,再涂潤膚油。凡士林、兒童霜頗受媽媽們的歡迎。
2.冬季為寶寶洗澡不可太勤,水不可過燙,使用專用浴液或者什么都不用。洗浴后可擦些油保濕。
3.多給寶寶吃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因為當人體缺乏維生素A時,皮膚會變得干燥,因而禽蛋、豬肝、魚肝油、黃豆、花生等食物是上選。
【其他部位防護】
眼部:眼角發紅,醒后眼屎分泌物多。每天用濕藥棉替寶寶洗眼角一次。
鼻腔:鼻腔分泌物硬結塞住鼻孔而影響呼吸。用濕棉簽輕輕卷出分泌物。
臀部:冬季考慮到保溫問題,媽媽可能不會勤換尿布,造成寶寶的臀部發紅。要及時更換尿片,擦干小屁屁、涂上強生護臀霜后,在保證室內溫暖的情況下,可讓小屁屁通一會兒風,再穿上尿褲。
冬季如何預防小兒凍瘡
在冬季生活中,凍瘡雖然算不上什么大病,發作起來真讓人癢痛難忍。特別如果是寶寶得了凍瘡,不僅僅不再漂亮,而且寶寶會異常辛苦。那么該如何預防寶寶凍瘡呢?凍瘡雖然常常發生在寒冷的隆冬時節,但是,現代醫學認為,預防應從初冬開始。
巧用果蔬治凍瘡
凍瘡是由于寒冷潮濕引起的皮膚局部微循環障礙,是冬天極為常見的皮膚病,輕者有灼熱和瘙癢感,重者可出現水皰、潰瘍。目前尚無治療凍瘡的特效藥物,多采取藥物外治療法,現介紹幾種不僅易于取材而且安全有效的療法,各位凍瘡患兒不妨一試:
蒜泥法:紫皮大蒜搗爛成泥,敷以前發生凍瘡的地方,過一晝夜后洗去。三至四天后再敷一次,便能有效地預防凍瘡復發。
生姜法:生姜30克放入熱灶灰中2分鐘后取出,趁熱用刀切成薄片涂擦患處,每日2次,連用2周,可預防凍瘡。
蔥根法:白蔥根、茄根各100克,煎水洗患處,每日1~2次,數次見效。
香蕉皮法:用香蕉皮搓手足易患凍瘡的部位,早晚各一次,不僅能預防凍瘡,而且有美容護膚的功效。
以上方法均適宜治療未潰爛凍瘡。
山楂法:山楂適量燒熟后加白糖搗爛,敷患處。用于凍瘡破潰者。
蜂蜜法:蜂蜜涂患處,涂后用火烤。適用于凍瘡破潰者。
如何預防寶寶凍瘡
在冬季生活中,凍瘡雖然算不上什么大病,發作起來真讓人癢痛難忍。特別如果是寶寶得了凍瘡,不僅僅不再漂亮,而且寶寶會異常辛苦。那么該如何預防寶寶凍瘡呢?凍瘡雖然常常發生在寒冷的隆冬時節,但是,現代醫學認為,預防應從初冬開始。臨床研究表明,預防凍瘡首先應從秋末冬初起進行耐寒鍛煉。具體方法是:用冷水浸泡往年常生凍瘡的部位,如手和腳,開始每天浸泡半小時,以后浸泡一小時。其次是應注意局部保暖,如外出時使用口罩、手套、防風耳套、圍巾等,鞋子也應穿暖的,但不宜過緊。另外,還可適當吃些牛肉、羊肉、狗肉等溫性食品,以增強身體的耐寒能力。
局部按摩是預防凍瘡最好的方法。
一是手按摩:兩手合掌,反復搓摩,使其發熱,左手緊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一下,接著右手緊握左手手背摩擦一下,反復相互共摩擦15~20次;
二是腳心按摩:坐床上,屈膝,腳心相對,左手按右腳心,右手按左腳心,兩手同時用力,反復按摩15~20次;
三是腿按摩:坐床上,腿伸直,兩手緊抱大腿根,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然后擦雙大腿根,一下一上為一次,共擦15~20次;
四是臂按摩:右手掌緊按左
凍瘡可能每年冬天都會困擾你或者你家寶寶,讓人備受困擾。那么,凍瘡的形成原因你知道嗎?如果孩子身上不幸長出凍瘡,該如何護理?另外,怎樣做可以預防凍瘡呢?下文將為您一一解答。
形成凍瘡的原因
1.靜脈血液循環緩滯
幼兒的臉部、四肢部位的血管比較多,再加上幼兒皮膚的耐寒性較差,皮表下的小動脈在低于十攝氏度的溫度下就會收縮,甚至是痙攣,這樣就會使得身體的靜脈部分血液無法正常循環作業,從而導致幼兒皮膚等組織受損,發生凍瘡。
2.皮表溫度低
有部分孩子的凍瘡會在每年寒冷季節,周而復始的發作。這是由于這些凍瘡患者的皮表溫度比常人要低,四肢、臉部等部位微循環不如常人,再加上這些患者的血液中含有較多的冷球蛋白,在受到冷空氣刺激時,就會立馬凝結起來,如此就更加重了肢端血液循環阻礙。
TIP:凍瘡易發部位
一般情況下,凍瘡經常發生于幼兒的手、腳、以及臉部等常接觸冷空氣的部位。凍瘡剛開始發生時,只是皮膚表層受損,受損的部位呈現暗紅色,還會感到瘙癢、疼痛感等,如果凍瘡部位受熱,會感到強烈的瘙癢,腫脹以及火燒般的感覺。如果在凍瘡剛開始發生時沒有保護好,凍瘡程度就會加重,受
凍瘡可能每年冬天都會困擾你或者你家寶寶,讓人備受困擾。那么,凍瘡的形成原因你知道嗎?如果孩子身上不幸長出凍瘡,該如何護理?另外,怎樣做可以預防凍瘡呢?下文將為您一一解答。
什么是凍瘡
在冬季和初春時節,孩子很容易因為受到寒冷的刺激而發生凍瘡。一旦體表下的血管因為受到冷空氣的刺激而收縮或者痙攣,導致身體部分位置血液無法正常循環,進而造成瘀血,也就使得身體局部組織氧供應不足,導致皮下局部組織受損,即形成凍瘡。這種皮膚病會在天氣轉暖的后可自動痊愈,但若不注意護理,來年依舊會復發。根據有關調查,凍瘡一般發生在兒童以及青年女性這些耐寒性可能較差的人身上。
發生急性凍傷怎么辦嚴冬時節,如果長時間置身戶外,手、腳、耳朵、鼻子等部位就有可能發生凍傷,嚴重時會將人體凍僵,乃至發生生命危險。因此,一旦發現凍傷者,就應采取下面的救治方法:
1、盡快使受凍者脫離寒冷環境。
2、迅速將受凍部位浸泡在40℃左右的溫水中,以使受凍部位快速恢復溫度。對于耳廓或面部的凍傷部位,可用毛巾蘸熱水進行局部熱敷,但水溫不宜過高。3、在野外發現凍僵的患者時,應趕緊將其抬送到溫暖的室內。
4、對于昏迷的凍僵者,可在其頸旁、腋窩、膝彎下及身旁等處放置熱水袋后,在全身蓋上棉被,以待復溫。
5、對于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的患者,應在恢復體溫的同時,給其作人工呼吸和心臟按摩,然后,送醫院作進一步的救治。冬季兒童凍傷的原因有哪些寒冷季節,常常可以看到孩子的手腳等處出現凍瘡、開裂,臉部皮膚被皴了,嚴重的還會被凍傷。
那么,造成兒童凍傷的常見原因有哪些呢?
1,氣候因素:寒冷的氣候,包括空氣的濕度、流速以及天氣驟變等。潮濕和風速都可加速身體的散熱。
2、 局部因素,如鞋襪過緊、長時間站立不動及長時間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熱量減少,導致凍傷。
3、 全身因素:如疲勞、虛弱、緊張、饑餓、失血及創傷等均可減弱人體對外界溫度變化調節和適應能力,使局部熱量減少)導致凍傷。冬天,由于戶外天氣寒冷,兒童大多停留在室內,因此活動量減少,導致四肢的血液循環不暢,熱量減少,很容易發生手腳凍瘡。
因此,在冬天到來之即,應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1、在嚴寒的天氣門窗要關閉,加上棉門簾,造成一個防凍的環境
;2、給孩子穿上棉鞋、棉衣,戴上手套或圍巾等保暖衣物;
3、不要穿太硬太擠的鞋;
4、不要在冷風里站立不動,要活動手腳;
5、盡可能不要讓浸濕的手腳等部位受冷風的正面吹襲;
6、衣服弄濕時要及早換上干衣服;
7、天氣好時,應多到戶外做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凍傷后應如何救治冬季氣候嚴寒,在零下20多度的氣溫下,如果兒童長時間呆在寒冷的戶外,就可能會發生凍傷。當兒童發生凍傷時,應立即進行救治。
如今已是冬季,氣溫逐漸的降低,尤其是小孩子更容易發生凍瘡的現象,一般凍瘡凍瘡的部位常是腳與手,耳朵等等,那么做為媽媽我們應該如何避免孩子的這種情況發生,下面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吧,看看父母應該提前采取那些措施!
寶寶為什么易患凍瘡呢?
凍瘡發生于寒冷的時候,是冬天常常在戶外玩耍或到戶外沒有注意做防寒防護的寶寶容易發生的一種皮膚病。當身體較長時間處于低溫和潮濕刺激時,就會使體表的血管發生痙攣,血液流量因此減少,這樣會造成組織其缺血缺氧,細胞受到損傷,尤其是肢體遠端血液循環較差的部位,如腳趾。
氣候因素:寒冷的氣候,包括空氣的濕度、流速以及天氣驟變等。潮濕和風速都可加速身體的散熱。
局部因素:如鞋襪過緊、長時間站立不動及長時間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熱量減少導致凍瘡。
全身因素:如疲勞、虛弱、緊張、饑餓、失血及創傷等均可減弱人體對外界溫度變化調節和適應能力,使局部熱量減少導致凍瘡。
專家還提示:凍瘡的發生不僅僅只由受寒的時間長圖老師及潮濕所致,如果體質弱、患有貧血、內分泌障礙、慢性感染性疾病等疾患、身體末梢血液循環不良,均可使身體的耐寒能力差,則很容易在寒冷時發生凍瘡。這樣的話家長除了為孩子保暖之外,還要注意在平時為孩子調理體質。
如何護理易患凍瘡的寶寶?
爸爸媽媽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尋求藥物治療,在具體生活細節方面也須注意的有:
①寶寶的穿著要寬松,不宜穿著緊身衣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