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出賽場的這些年,除了娛樂節目和品牌代言活動,劉翔出現在公眾視野里最多的“場合”,就是考試題目。
這幾日,一道關于“劉翔”的考試填空題“難倒”了一眾小學生,并且在社交網絡上不脛而走。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8/0109/271217-1.jpg)
根據網友曬出的圖片,這道考題要求學生把句子填寫完整——“劉翔的腳受傷了,痛得厲害……”;然而,一部分孩子并不知道劉翔當年的故事,就隨意根據語境填寫了一個答案,結果被老師評為“半對”。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劉翔第一次在考試中“為難”考生了。只不過這一次,劉翔引發了一場不一樣的討論和思考。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8/0109/271217-2.jpg)
劉翔成考題難壞小學生
每個人身邊可能都有一位叫做“劉翔”的朋友,但有幸成為各種考試題目的“劉翔”,應該只有那位曾經創造了110欄世界紀錄的劉翔。
不過,這個道理對一位10歲的小學生來說,可能太深奧了。
所以,當一份小學三年級的期末考卷中出現了一道關于“劉翔”的考題時,這群10歲的小朋友并沒有如老師所愿,反而給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答案——“劉翔的腳受傷了,痛得厲害,老師急忙打電話聯系他家長。”
至少從語境上來判斷,這個答案無可厚非。然而,評卷老師卻在考生填寫的部分打了一個“半對”的符號,并且特意圈出來“劉翔”這個名字。
老師的評判引起了這位學生家長的“不服”,家長將考題放在了社交網絡上,立刻掀起了一陣關于“10歲的孩子應不應該知道劉翔”的討論。
從時間上來推算,對于10歲的孩子而言,當他們出生時,剛剛打破了塵封13年世界紀錄的劉翔正值巔峰。遺憾的是,在那一年,劉翔在家門口前的北京奧運會上右腳跟腱傷復發,中途退出比賽。
盡管他在復出之后又贏得了多個錦標賽冠軍,并且完成了亞運會“三連冠”,但是在倫敦奧運的欄架前,他再一次跌倒,最終單腳跳過終點。而那些出生在2008年的孩子們,彼時也只有4歲而已。
“劉翔雅典奧運會奪金時,現在的小學生都還沒出生呢,不認識也正常。”一位網友這樣寫道。
于是乎,這場討論被引申到了關于“中國式教育”的探討。
“這個答案有問題嗎?相反我覺得這個年齡的孩子有這想法已經算聰明的了”、“十歲孩子的題應該是發揮想象力為主,貼近孩子生活為輔,這樣的答案也不行嗎?”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8/0109/271217-3.jpg)
試卷上的“劉翔”講了哪些故事
這其實已經不是劉翔第一次在考試中“為難”考生了。當劉翔還在110米欄賽場上奮力爭先時,他就是各類試卷的“常客”;而在他退役之后,他依然“活躍”在考場之上。
那些年,考題里出現的“劉翔”都講述了哪些故事,考生們還記得嗎?
當劉翔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一戰成名后,他的成就和事跡被記錄在各種考題中。
2005年,他的生活成了一道高考的政治單選題——“我國田徑運動員劉翔、刑慧娜二人在一個小時內為中國隊摘取2枚奧運會金牌,為祖國贏得了極大的榮譽。為此,國家田徑中心決定給予二人各100萬元的大獎。這表明在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的關系是什么”。
而在那一年的另一場高考英語作文題中,劉翔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2004年8月28日是所有中國人難忘的日子,這天劉翔獲得第28屆奧運會110米欄冠軍。請你給《英語周報》寫一篇介紹劉翔的短文。”
在2007年的一道政治考研題中,劉翔的故事又成了哲學考題:
“2006年7月12日,劉翔在瑞士洛桑國際田聯超級大獎賽男子跨欄110米中以12秒88勇奪冠軍,打破了世界紀錄。原紀錄保持者科林·杰克遜對此沒有一絲沮喪:‘我一點也不失望,相反,我感到很興奮。紀錄本來就是用來打破的。’這在哲學上的啟示是什么”。
而到了2012年之后,劉翔出現在考題之中時,就只剩下了各種“回憶”。
2012年底,浙大竺可楨學院的一道考試題,就是用劉翔參加倫敦奧運會的運動員編號1356來算“24點”。
而在2013年的一場公務員考試中,申論給定材料又出現了劉翔曾經的一番話,“飛人劉翔生活中也有慢的時候,他說:‘我吃飯比較慢,我也喜歡洗澡的時候慢一點,因為我喜歡慢節奏的生活。’考生結合對‘慢生活’的思考,聯系自己的感受和社會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或許,那些劉翔在跑道上的難忘瞬間,真的要靠考題成為回憶的線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