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全年賽事,西提猜的穩健,達占巴的重拳,阿拉佐夫的長腿和傷病,無不令中國拳迷津津樂道。這樣的現象不禁令人感慨,不論褒貶,無可否認,《武林風》設置議程的能力仍然冠絕市場,即使當前搏擊類賽事品牌群雄林立,這輪系列賽仍然承包了今年行業內幾乎全部的熱點。
事實上,從誕生之日起,一龍王者挑戰賽便極具爭議。于多數拳迷,第一反應是,憑什么是一龍,他有什么資格迎接8位拳王捉對廝殺后的挑戰?此前一龍播求二番戰的黑幕之聲尚未平息,挑戰賽方案的宣布便令市場再度嘩然;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是《武林風》的最后榮光。2016年9月,原《武林風》主持人郭晨冬離職創辦勇士的榮耀,帶走了不少高水平運動員,令《武林風》賽事的運動員質量捉襟見肘。有鑒于此,讓外國拳王捉對廝殺,被認為是《武林風》應對國內高水平運動員流失的不得已辦法;于一龍本人,則需要做出相當多的犧牲。一旦在擂臺上失利,更不用說被KO,其商業價值勢必縮水。而在賽前,不論市場輿論,還是一龍自己,對能在總決賽獲勝都不抱多少期待。唯一的自我安慰,只是調笑能否堅持三個回合,僅此而已。而這最終的結果,除了源于急速降重,一年鮮有高端賽事的刺激外,還來自巨大的壓力與實力的真實差距。
隨著挑戰賽在昆明收官,這輪系列賽所帶動的輿論熱潮也將告一段落?!段淞诛L》創始人吳立新在直播的宣傳視頻中,講到了《武林風》之于國內自由搏擊開疆僻土的引領作用,但對于《武林風》,艱巨的挑戰其實才剛剛開始。2014年以前,得益于河南電視臺的大力支持,《武林風》幾乎是國內自由搏擊市場上唯一的成系列的賽事品牌,擁有巨大的先發優勢;2014年之后,隨著昆侖決、峨眉傳奇、勇士的榮耀等一批賽事品牌陸續崛起,《武林風》的市場份額被不斷蠶食,行業龍頭的地位也屢遭挑戰。
在體育改革新時代,《武林風》原先的體制優勢倏忽間成為了短板。與同行們憑借市場融資一擲千金不同,受河南電視臺體制所限,《武林風》難以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在市場競爭中始終處于防守的位置。還能守多久,下一步怎么走,成為困擾《武林風》發展的最核心命題。
解鈴還須系鈴人。破局的關鍵在改革,在制播分離。
迄今為止,河南電視臺是國內少數還未進行制播分離改革的電視臺,在體制機制靈活性上遠遠落在了市場的后頭。沒有改革,在有限的空間尤其是資金條件下,《武林風》的下一步發展可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有再大的愿景和期待,最終也只能望市場興嘆。不過,從近期流傳的一些消息看,《武林風》的制播分離也并不是不可能。在“46號文”推動體育改革、河南廣電推動兩臺合并改革的大背景下,有關《武林風》即將制播分離的傳聞已然甚囂塵上。
假如,在此僅僅做一個假設,《武林風》能在2018年賽季開始前完成制播分離,面對當前群雄割據的自由搏擊市場,欄目組還能有多少新花樣,幫助《武林風》在昆侖決、峨眉傳奇和勇士的榮耀等諸多賽事品牌競爭中脫穎而出?換言之,與這些后生晚輩相比,《武林風》的競爭優勢究竟在哪里。從這一角度看,篡借流行于NBA的一句話語,永遠不要低估一顆總冠軍的心,也永遠不要低估行業領袖在掙脫束縛后所迸發的能量。
至少在以下兩個方面,《武林風》仍然具有較為可靠的護城河,即使這一護城河已在近年的市場競爭中有所削弱。
首先是品牌知名度,這是構造良性商業模式的基礎。賽事品牌的建設是個慢活,沒有足夠的時間,很難看到回報?!段淞诛L》在固定頻道(河南衛視)固定時段(每周六晚21:15)持續播出14年,除此以外的賽事品牌,即使是昆侖決,舉辦的時間也不夠長,加之中途更換了平臺,在品牌知名度方面較《武林風》仍有著顯著的差距,尤其在消費者市場。
其次是國際化程度,讓《武林風》得以在高于市場的維度上大膽創新。《武林風》主打中外,14年來走遍了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幾乎全部國際賽事組織都有過合作。這些寶貴的合作經歷,并非新生賽事品牌在短期內能夠獲得的,尤其要通過互利共贏建立起互信關系,更加無法一蹴而就。歸根結底,現代商業的基礎是信任,而信任并不是砸錢就能買來的。
一龍王者挑戰賽宣告結束,《武林風》即將踏上新的征程。衷心祝愿這一老牌賽事能夠加入“46號文”拉開的體育改革浪潮,為拳迷、為中國自由搏擊市場注入更為精彩的內涵。
或許這也正是《武林風》及其團隊的野望。
推薦閱讀:
iPhoneX三星Note8拍照效果評測 PhoneX對比Note8誰的相機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