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藍”,“藍”上從“艸”為草,下“監”為聲。意為染匠將草放入有水的容器中俯視觀察,是為“藍”。2017年,生活在左團隊再次啟程,尋找已經有著四、五千年歷史的草木染手工技藝,希望能還原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本源的“中華之色”。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7/1025/260710-1.jpg)
生活在左團隊尋跡草木染技藝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以前并無“藍色”一說。“藍,染青草也。”在古時,“藍”泛指含有藍靛可作染料用的植物?!对娊洝樊斨斜阌泄艜r采摘藍草的記載。藍書,意指藍色在中國傳統色彩中不斷演變的過程,從《詩經》里的“青青子衿”到《紅樓夢》中描述的“雨過天青”,藍書記錄著中國藍青色從春秋戰國時期到清代的歷史蛻變。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7/1025/260710-2.jpg)
從“青青子衿”到“雨過天青”的蛻變
藍色在中國傳統色彩中經歷了四、五千年的演變,亦是民間的草木染記憶不斷演變的過程。從采摘藍草,切碎攪拌、入水沉缸,幾經浸泡、續染等多道復雜繁瑣的工序,幾千年來經由人們的雙手在特定的時間、天氣、時節和地域里完成染布。時間和智慧就在染工對于青缸的攪拌中,慢慢醞釀出東方最動人的色彩。草木染染出的每一匹布雖不盡完美相同,卻映襯出一方水土、雨滴氤氳而成的氣質。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7/1025/260710-3.jpg)
染工攪拌染缸的過程
早在四五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了用草木之汁染色制衣,以藍草為源所呈現的青色系為主,涵蓋了綠、藍、灰、黑諸多顏色,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在現代生活中的延續;亦是勞動人民智慧的體現。從自然收割色彩,用雙手創造色彩。從淺到深,從新到舊,這是傳統東方美學中最動人之處,保留了一點自然的樸拙卻又有著飽含溫度的情感。每一塊布都反映著染布人的智慧與生活習性,每一種色彩都記載著祖先從未停止探索與創新的精神。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7/1025/260710-4.jpg)
生活在左推出“艸”染系列
作為傳統手工藝的追尋者,生活在左一直在尋找那些即將消逝的手工藝,助力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的完美融合。將不可復制的一針一線展現世界。
生活在左2018春夏新品“艸染”系列將于2017年10月31日中國國際時裝周首發,詳情可登陸生活在左天貓旗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