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民航行業標準《民用航空招收飛行學生體檢鑒定規范》(MH/T 7013-2017)(以下簡稱《規范》)日前正式實施。其中涉及的多項變化將極大提高符合要求的學生比例,有利于航空公司選拔更優秀人才加入飛行員隊伍。
新規出臺背景
自2006年頒布實施以來,《規范》為民航各企事業單位選拔大量符合條件的飛行學員提供了依據,有力保障了民航的安全運行和飛行人才儲備。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臨床醫學技術的不斷完善和對航空醫學認識的不斷深入,舊規中的一些要求已不適應當前民航發展實際需要和國民身體素質實際情況。為使招收飛行學生體檢鑒定工作更加科學,選拔出更加全面優秀的人才加入飛行員隊伍,民航局著手梳理原有招飛標準的內容,開展對《規范》的修訂工作。
裸眼遠視力放寬至0.1
解讀: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全球超14億人罹患近視。其中,中國近視人群比例達47%,與美國(42%)、日本(46%)、新加坡(59%)以及我國港臺地區(56%)同屬全球近視患病率最高區域。新版《規范》將裸眼遠視力由不得低于C字表0.3放寬至0.1,但矯正視力仍不低于C字表1.0。對矯正視力的要求,保證了飛行員視效率與之前水平相當,并不會因視力標準的調整對飛行安全產生影響,同時擴展了符合招收飛行學生要求的生源數量,有利于選拔出更優秀的飛行學生,為民航業輸送更多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俱佳的航空人才。
貼士:
矯正視力標準未變:仍不低于C字表1.0,眼鏡不好用了趕緊換!
有條件接受角膜屈光術術后人員
解讀:
角膜屈光手術安全性和有效性在經過20余年的臨床長期觀察中得到證實,進行過角膜屈光術的飛行員在操縱飛機時角膜屈光手術對其的影響處于可控制、可接受、可預測水平。因此,新版《規范》將角膜屈光手術由過去的不允許修改為在滿足特定要求下地有條件放開,比如接受角膜屈光手術后至少滿6個月,并滿足相關其他條件可合格。該標準的修訂在滿足航空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拓寬了飛行學生的來源,同時有利于推動臨床診療新技術在招飛體檢鑒定中的應用。
貼士:
除接受角膜屈光手術后至少滿6個月外,還要滿足以下條件:
角膜屈光手術時年滿18周歲;
手術前屈光度不應超過-4.50D~+3.00D范圍,同時不伴有其他相關病理性改變;
手術方式為利用準分子激光或飛秒激光進行的表層或板層角膜屈光手術;
手術眼裸眼遠視力不應低于0.9,雙眼裸眼遠視力不應低于1.0,屈光度保持穩定;
任何一處角膜厚度不應小于460 μm;
雙眼視功能正常;
無明顯的眩光、干眼、霧狀混濁等手術后并發癥或后遺癥;
且具有原始完整的術前檢查資料和包括手術切削參數的手術記錄。
取消身高、腿長數值要求
解讀:
考慮到現代飛機座艙設計已結合人體工效學特點,因此《規范》取消了身高和腿長的數值要求等,僅規定考生身高、腿長、臂長、應符合飛行職業要求。
貼士:
新《規范》沒有像以往一樣以具體數值標注身高、腿長等標準,但并不等于取消了身高、腿長等要求,只是對于身高、腿長的要求或將更加靈活。實際招生過程中,民航各招飛單位會自行把握身高等標準,而且不同單位標準也可能不同,考生還應以民航招飛單位的招生規定為準。
此次修訂還以大數據為基礎,開展大量修訂可行性研究,并將近幾年的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具體的要求。比如,在修訂中進一步規范并完善了血壓測量方法;在隱斜和色覺檢查中納入多種技術方法綜合判斷程序;進一步規范聽力檢查方法,細化高頻聽力損失要求,重點關注言語頻率的聽力損失以及與之相關的高頻聽力損失;細化部分功能性檢查結果的鑒定標準。此外,修訂后的《規范》進一步提高了可操作性,增加對部分輔助檢查結果進行臨床意義判斷,進一步規范醫學術語。
據中國民航局網站消息,今后,民航招收飛行員的體檢標準將放寬對視力的要求,裸眼遠視力由4.5放寬到4.0,近視低于450度、遠視低于300度的學員在經過激光手術后也允許報考飛行員。
這對于廣大青少年來說是個好消息,但也透露出一個讓人擔憂的現狀,我國青少年近視率正在急劇上升。
中學生視力下降明顯 高中生、大學生近視率超七成
在北京理工大學附中,從歷年學生的查體報告可以清晰看到,2008年初一學生的平均視力基本在4.5到5.0,到了2017年,同樣初一學生,視力則普遍在4.2到4.7之間。
從事校醫工作二十多年的劉愛華介紹,十幾年前,一個班里戴眼鏡比較少,但現在大多都戴眼鏡。高中的孩子眼鏡度數最高的有七八百度。初中近視發生率一般在80%左右,到了高中就差不多達到90%多。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報告稱,目前中國近視患者人數多達6億,幾乎是總人口數量的一半,中國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近視率均已超過七成,并逐年增加,小學生的近視率也接近40%。
青少年視力下降明顯原因之一:過度使用電子產品
根據一位北京中學生在班內做的電子產品使用調查,全班100%的學生有手機和電腦,77.78%的學生有睡前玩手機的習慣,70.37%的學生使用電子產品主要是看視頻,一半以上的學生玩電子游戲,74%的學生表示,在使用電子產品后是一天當中眼睛最疲勞的時候。
專家介紹,青少年長時間注視電子屏幕,會導致視神經緊張,眨眼頻率降低,從而造成近視的發生。
北京同仁醫院驗光配鏡中心主任唐萍建議,對于6歲以前的學齡前兒童,如果家長要給孩子玩手機或iPad,一周最好不要超過三次,一次不要超過20分鐘。對于學齡兒童來說,盡量得控制在每天不要超過40分鐘。
青少年視力下降明顯原因之二:長時間學習 缺乏運動
記者在采訪中還發現,一半以上的小學生都有參加課外輔導班,很多初高中學生,語、數、英三門主課都報了課外輔導。周六日全部奉獻給課外班的學生大有人在。
店員將記者帶到眼鏡城后面一個簡陋的房間中,是很多眼鏡店共用的驗光室,一臺自動驗光儀,一個視力表,就是所有的設備。
當記者表示有所擔憂時,店員保證稱如果有問題可以隨時來找他們,隨后就讓記者進行驗光。從自動驗光到人工插片驗光,五六分鐘時間鏡子就配好了。記者前前后后走訪了三家眼鏡店,驗光配鏡的時間都不超過十分鐘。
拿著這些店開的配鏡處方,記者來到了北京同仁醫院驗光配鏡中心再次進行檢測,發現這些處方非常不規范。
提醒:不要讓護眼燈變成害眼燈
孩子的課業負擔重,“挑燈夜讀”成了很多學生主要的生活,夜讀時用什么樣的燈,也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視力健康。
近幾年,市場上打著“護眼”功效的讀寫臺燈賣得非常火爆,然而不久前國家輕工業電光源材料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抽檢了市場上173個批次的護眼燈后發現,大部分產品普遍存在照度、色溫、顯色度不達標的問題。這些護眼燈不但達不到護眼的要求,長期使用還可能對視力造成損害。建議消費者謹慎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