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17日晚,2017男籃亞洲杯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繼續1/4決賽角逐。
中國男籃藍隊經過四節較量,最終以71比97告負澳大利亞男籃,無緣四強。這是中國隊繼2007年和2013年后,史上第3次無緣亞洲杯(亞錦賽)四強。
根據賽程安排,中國隊將在周六出戰5到8名排位賽。
本場比賽李根了貢獻19分。
得分方面,李根貢獻19分,郭艾倫13分5籃板2助攻,韓德君11分3封蓋,劉曉宇7分,任駿飛7分4籃板,周鵬7投1中,只得到2分。
第一節,開場李根表現不錯,圈頂命中三分后,快攻歐洲步上籃得分。劉曉宇頂著防守命中三分,中國隊領先7分打停澳洲隊。暫停之后,中國隊失誤增多,澳洲隊打出13比2攻擊波反超比分。郭艾倫上籃得分,緊接著李根再中三分。首節戰罷,中國隊23比26落后澳洲隊。
郭艾倫在比賽中。
第二節,韓德君籃下完成2+1進攻,隨即郭艾倫左側底角命中三分,中國隊領先3分。郭艾倫又連得4分,兩隊戰成33平。任駿飛投進三分,緊接著劉曉宇中投命中。在澳洲隊反超1分時,杜鋒請求暫停。
暫停之后中國隊連續2次失誤,任駿飛連得4分。上半場結束,中國隊42比45落后澳洲隊3分。
易邊再戰,韓德君搶下前場籃板補籃得分,兩隊戰成48平。郭艾倫中投命中,隨即澳洲隊連得7分反超比分。李根左側命中三分,緊接著韓德君防守端送出大帽。
在劉曉宇上籃得分后,澳洲隊連進2個三分領先8分,杜鋒請求暫停。暫停之后,澳洲隊又連得8分將優勢擴大至16分。三節戰罷,中國隊55比71落后澳洲隊,比分差距拉大到了16分。
關鍵第四節,韓德君籃下連得4分,隨即澳洲隊連得7分,中國隊落后19分請求暫停。
隨后澳洲隊連得7分領先26分,杜鋒再叫暫停。李根造犯規2罰全中,緊接著曾令旭上籃得分。比賽最后3分鐘,中國隊落后23分,比賽進入垃圾時間。
從技術統計上看,中國男籃藍隊和澳大利亞差距巨大。全場比賽澳大利亞隊犯規15次,中國隊則高達28次。澳大利亞隊的失誤為14次,中國隊則達到了24次。
無緣本屆亞洲杯四強后,中國隊將在5到8名排位賽中首先對陣約旦隊。如果戰勝對手,則將對陣黎巴嫩和菲律賓之間的勝者。
雙方首發:
中國:胡金秋、于德豪、劉曉宇、李根、任駿飛
澳大利亞:凱迪、科里克、吉克特、紐利、霍格森
男籃慘敗澳大利亞
雖然一度給了人們驚喜,但中國男籃并沒有帶來奇跡。
在2017年男籃亞洲杯的四分之一決賽上,中國男籃藍隊苦戰四節,最終以71-97的懸殊比分,不敵澳大利亞男籃無緣四強。盡管中國隊打出了亞洲杯以來最出色的開局,依靠耐心的進攻和強悍的防守,半場結束時僅僅落后對手3分。但隨著下半場比賽澳大利亞加強了防守強度,拿出了更加認真的態度,中國隊很快就顯示出了和對手之間實力上的差距,一節比賽的時間不到,比賽懸念被徹底殺死。
從過程上來看,中國隊這場比賽輸得并不難看,甚至比之前一些險勝弱旅的比賽,表現得更加出色。你也很難從結果上,再去苛責球員們的表現,因為這已經是他們自身實力的真實展現。賽后,杜鋒也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隊員們確實都已經盡力了。
可是如論如何,殘酷的現實就擺在眼前,中國隊創造了亞洲杯(及其前身亞錦賽)上的最大輸球分差,并且又一次無緣四強。上一次被擋在四強的門外,是在四年之前的菲律賓馬尼拉。
2013年兵敗馬尼拉
事實上,就在本次出征亞洲杯之前,中國隊方面就一再表示,這是一支年輕的球隊,這次比賽的目的就是為了鍛煉年輕球員。的確,這支球隊當中有8人第一次征戰洲際大賽,有6人第一次入選國家隊,可若是仔細翻看一下他們的年齡和球齡,他們真的有那么年輕么?
劉曉宇28歲,周鵬28歲,李根29歲,任駿飛27歲,曾令旭30歲,韓德君30歲,這幾名球員,相信如論如何都無法被稱為年輕球員;比他們年紀稍小的——郭艾倫24歲,顧全25歲,李慕豪25歲,吳前23歲,這幾名球員至少都有超過5年的CBA經驗;年齡最小的兩位則是22歲的于德豪和20歲的胡金秋,其中于德豪也已經在CBA打了三個年頭……而在中國籃球圈改年齡如此普遍的情況下,這些年齡也是有不少水分在的。
男籃已經不再年輕
平心而論,亞洲杯迄今為止,真正鍛煉出的年輕人,不過只有胡金秋一人而已。這個20歲的小伙子,依靠積極的拼搶和精準的中投,已經坐穩了球隊主力內線的一席之地。如果硬要把這個范圍再擴大一點,吳前和于德豪,經歷了一個夏天的歷練,多少也算有些長進。可除此之外,真的再也沒有所謂的“年輕球員”,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什么提升。因為事實上,這支球隊早就不是什么年輕的球隊了。
如果國家隊職業生涯,是一個球員的“相對年齡”,那這支藍隊當中的很多球員,確實算是年輕球員。可殘酷的競技體育領域里,這個標準是行不通的。到了國際大賽的賽場上,對手并不會因為你缺乏大賽經驗,而去讓著你。而從絕對年齡上來看,這支藍隊老將不少,絕大多數球員都是當打之年,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年輕球員。
盡管中國男籃的頭號球星易建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出現在亞洲杯的比賽場上,但并不能夠成為中國隊表現不佳的借口。要知道,從人員配置上來說,這支藍隊是與紅隊平行的球隊,是半支國家隊。到了國際賽場,胸口印著CHINA的字樣,就代表了中國。如果輸給澳大利亞,可以用實力不濟來解釋,那么和伊拉克、敘利亞這樣戰火紛飛的國家依然戰得難分難解,又豈能用年輕兩字一次次做“免死金牌”?
大洋洲拉練第一場8人被罰下
輸球當然要尋找原因,但并不意味著,簡簡單單的“年輕”兩個字,就能概括一切問題。這屆亞洲杯上,中國男籃多次陷入連續犯規的困擾當中,刨去客場作戰的不利因素,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是,我們的球員已經在國內聯賽中,被“慣出”了很多壞毛病——防守時一味喜歡下手切球、掩護時極易移動側身,甚至運球時也容易先邁步再拍球……在CBA聯賽中,裁判因為種種原因,很多時候并不會響哨,可到了國際比賽,裁判吹罰標準嚴格起來之后,這些問題便一覽無余地全部暴露出來。
中國籃協也未嘗不明白這個道理,今年夏天,籃協安排男籃藍隊赴大洋洲打幾場熱身賽,目的就是為了讓球隊適應在裁判不利于自己的情況下,應當如何打球。結果第一場比賽,中國隊被罰下了8名球員;最后一場對陣新西蘭,中國隊打到第三節,干脆直接退出了比賽。
讓你適應的時候,你消極對待,到了正式比賽卻又在抱怨裁判尺度,這實在說不過去。
而從心態上來看,本屆亞洲杯的多場比賽,中國隊依然暴露出了思想松懈的問題。近年來,亞洲籃球的整體格局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中國男籃不僅早已失去了統治地位,更讓很多球隊開始萌生戰勝中國隊的想法。一年前的亞洲挑戰賽上,伊拉克就曾經戰勝過李楠率領的國奧男籃,但一年之后,中國隊依然沒有將這個對手真正重視起來,直到最后時刻才驚險贏球;面對敘利亞,中國隊同樣將比賽想得有些簡單,導致大部分時間都被對手完全壓制。
男籃已經不再年輕
去年奧運會的最后一場小組賽,在慘敗塞爾維亞之后,易建聯面對鏡頭說出了一句話——“都說路還很長,但一晃一晃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自從姚明離開國家隊的舞臺之后,中國男籃似乎總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之后,艱難地“重建”,總是在一年又一年地“鍛煉年輕人”。可要知道,鍛煉年輕人只是方式而并非最終的目的,最終的目標,永遠是在大賽中取得好的成績、提升國家隊水平。為鍛煉而鍛煉,又豈不是一種舍本逐末的邏輯?
隨著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加入,亞洲籃球的頭把交椅將長期歸屬澳大利亞,早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中國隊最為現實的目標,則是要盡力鎖定第二把交椅的位置。但這樣的目標,對于現階段的中國男籃來說,并沒有那么容易。
無論客觀因素如何,中國籃球在亞洲范圍內無緣四強,都是一個令人很難接受的結果。需要思考、總結和提高的地方,比比皆是。在每一個這樣面對失利的苦澀夜晚,我們需要思考國家隊究竟應該采用怎樣的選才機制?哪些球員真正有資格進入球隊?如何在聯賽中真正提升本土球員的能力?如何在夏天安排更有針對性和比賽價值的熱身?如何長遠地設計國家隊的發展規劃?又如何能夠保證這樣的規劃走在正確的方向,并且一以貫之地執行下去?
年輕是財富,年輕是資本,但“年輕”,恐怕并不是這一連串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