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還想再玩一次”、“動作超級靈敏”、“血量為零了”……在剛結束的第16屆螢火蟲動漫游戲嘉年華(下簡稱“螢火蟲”)上,一款名為“Ganker”的格斗機器人引起轟動。
「7月16日,在螢火蟲引起轟動的Ganker對戰」
實際上,這不是Ganker第一次登陸螢火蟲,一年前Ganker的第一臺樣機同樣選擇了在此發布。在這一年間,除了機器人本身的迭代量產推向市場,Ganker還定義了“格斗機器人”。
「Ganker藍色版與Ganker黑色版產品圖」
Ganker:機器人技術與競技的完美結合
GI機動(網名)是華南地區模型圈里大神級的人物,同時他也是一名骨灰級Ganker粉絲。GI機動說,因為模型圈的特殊文化,早已對“實現兒時夢想、駕駛機器人戰斗”的產品有很強的渴望。
“這是我控制Ganker進行武器砍擊的視頻。”GI機動說,Ganker格斗時的靈活運動與計分系統,深深刻進他的心里面,也因此契機慢慢成為Ganker的“腦殘粉”,甚至還自發向他所在的圈子“安利”Ganker。
在此次螢火蟲上,青模社常務主編梁夢麟更是連續兩天來到Ganker的展位,并自詡為“Ganker推廣員”。“我對Ganker的產品設計很有興趣。”經過兩天的摸索研究,梁夢麟說Ganker的最大樂趣在于其自由度,玩家可以自由改裝金屬骨架及預留空間,讓各種構件的加裝實現良好的匹配,讓每一臺Ganker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
「2016年7月,Ganker登陸美國眾籌網站INDIEGOGO」
“操控自己專屬的機器人進行實打實的格斗是每個男人的夢想,而Ganker完美地將機甲和競技游戲融合在一起,這并不是現有游戲能夠給予的真實感。”GI機動的這番話,或許代表Ganker種子用戶的心聲。
野心:構建機器人對戰生態
進入2017年,無論是央視新聞還是各大直播平臺,“機器人格斗”逐漸成為一個流行詞,部分媒體甚至定義今年為“機器人格斗元年”。
「2016年8月,Ganker上海極戰對戰大賽」
作為Ganker的產品經理、深圳市工匠社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工匠社”,官網www.gjs.so )創始人招俊健認為“Ganker遇上了最好的時代”。“機器人元年的說法不太準確。”招俊健說,機器人只是一個技術集成詞,范疇廣泛,而對戰類機器人的研發設計以及較為原始的應用,最早可追溯至90年代,但正因為有了這一步步建立的技術與嘗試,才使在近年能產生出產品形態更為完全的垂直應用Ganker。
“如果說Ganker是能在現實中戰斗的‘高達’,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事就是把這個‘戰斗場’——Ganker對戰生態建起來。”招俊健說,包括在此次螢火蟲發布的產品“Ganker智能對戰臺”和“Ganker手勢模擬操控系統”,都屬于正在構建的Ganker對戰生態一環。
「Ganker上肢模擬操控系統」
接下來,工匠社還會發布新產品“Ganker上肢模擬操控系統”,這套系統通過外骨骼捕捉玩家的上肢行為,從而精準控制Ganker的格斗動作。“機器人格斗重在體驗。”招俊健說,目前團隊研發的黑科技產品將逐步提高用戶在格斗時的體驗,逐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機合一”。
未來:機器人格斗文化遍地開花
新消費主義時代的來臨,娛樂方式都以翻天覆地的速度在更新。主投互聯網創新的火山石資本副總裁劉昊是Ganker的投資方之一。談起當初的“投資理由”,劉昊直言,在Ganker出現之前,已有不少團隊在做同樣的事情,“只有工匠社能把對產品的熱愛、創造力和執行力融合到一塊”。
「全球Ganker玩家的涂裝展覽」
“這是一個產品驅動型的團隊。”劉昊說,Ganker的人機合一感成功地滿足機甲拼裝圈和游戲圈用戶的重度需求,而智能手機與機器人的結合則滿足了普遍大眾的新型娛樂需求,“Ganker將引領新一代娛樂消費方式”。事實上,劉昊也是個重度Ganker粉絲,他自費買了兩臺Ganker放在辦公室,員工很喜歡在午休時來上幾盤對決。
“Ganker目前已經進入全國一線城市核心商圈的主要智能硬件生活館,合作的門店體系包括機場黑口袋、智谷優品、論潮等三十多個知名品牌。”招俊健說,對于未來團隊的心很大,通過主辦全球Ganker機器人擂臺賽、Ganker機器人涂裝大賽和Ganker全球線下粉絲俱樂部,以及參與世界青少年機器人大賽、MLF無限制機器人格斗職業聯賽等多種方式,讓格斗機器人文化遍地開花。(文/曾君蔚 圖/采訪對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