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著 新黃浦 的股權爭奪波譎云詭,前有中科創,后有“上海領資”,今年5月突然半路殺出一個“武信投資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信深圳”),據悉,這家武信深圳的法定代表人陳志祥,曾經因2016年 大連友誼 的收購,引起了業內關注。
新黃浦股價巨幅波動
今年1月,資本新秀上海領資 股權投資基金 合伙企業 (以下簡稱“上海領資”)在兩個月時間完成了對新黃浦的三次舉牌。就在領資投資完成第三次舉牌后次日,新黃浦迎來了一年半來的股價最高點21.12元/股。此后公司股價曾一路向下,后又出現巨幅波動,并在5月24日和5月25日突然遭遇兩個跌停。領資實際控制人王丁輝既要對陣老牌玩家,還要防范半路殺出來的“武信深圳”,三方激烈過招,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新黃浦的公告顯示,就在新黃浦股價開始下跌的5月底,陳志祥控制的武信深圳正式加入了股權之爭。值得注意的是,陳志祥的這家武信深圳,成立于2016年6月8日,企業法人之一為“武漢信用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信投資集團),其法定代表人為熊偉。
2016年收購大連友誼時,陳志祥與熊偉的武信投資集團均出具聲明,稱雙方不存在關聯關系,也不存在一致行動安排,可是,這兩家名稱相似到一不小心就容易混淆眼目的公司,事實是否真如聲明所言毫無關系?
武漢金控遭紀委點名
提起武漢金控,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要說到“武信投資集團”,大家也許就恍然大悟了。是的,“武信投資集團”就是武漢金控的利益鏈條中沖在最前面的棋子,收購大連友誼、攪局新黃浦,它在資本市場的游戲中如魚得水。
日前,武漢 金融 控股集團(以下簡稱武漢金控)因:“資產管理層級多、鏈條長,涉嫌資金體外循環,存在國有資產流失風險,為民營企業大量借款,涉嫌利益輸送”,而被武漢紀律部門重點點名,同時巡察組還披露其收到反映一些領導干部的問題線索,并已按有關規定轉市紀委、市委組織部等有關方面處理。
其實,此次武漢紀委巡察發現武漢金控的諸多問題并不突然。
2016年武信投資集團聯手陳志祥實現對大連友誼控股、以及今年武信投資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信深圳”)卷入的新黃浦的股權收購戰,追根溯源都會發現武漢金控及其旗下武漢信用風險管理公司、武信投資集團等武信系資本的身影。
以大連友誼為例,大連友誼實控人為陳志祥,但是武漢信用風險管理有限公司為作為民企的大連友誼先后多次進行信用擔保并以借款的方式進行利益輸送,總金額達19.1億。這其中的利益輸送,在此之前已被多家媒體所關注并質疑。
大連友誼2017年1月24日公告顯示,公司董事邱華凱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職務。作為武信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邱華凱的辭職頗為蹊蹺,自1月至今,邱華凱已有半年時間未在公開場合露面。坊間亦有不少傳聞稱,邱華凱并非簡單的辭職,而是因涉嫌職務貪污被批捕。聯想到近日武漢市委巡查組發布的關于武漢金控的各種反饋,這或許就是武漢金控及其旗下武信投資集團諸多問題暴露的一個前兆。
無獨有偶,圍繞著新黃浦的股權爭奪同樣波譎云詭,前有中科創,后有“上海領資”,今年5月突然半路殺出一個武信深圳。據悉,這家武信深圳的法定代表人同樣為陳志祥。
資本游戲大幕正開
比起武信深圳,熊偉的武信投資集團來頭更為可觀。早前《法制日報》曾披露熊偉“作為國有獨資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在20家企業兼任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在武漢,熊偉控制的企業包括上述武信投資集團和武漢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金控)等等。本輪巡察所特別提及的武漢金控存在的“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不嚴肅不規范,檔案管理混亂,企業領導人員違規兼職問題”,無疑同之前媒體的報道不謀而合。
▲圖:武信投資集團2016年度報告公示
早在2015年12月,武漢金控旗下多家子公司擬以近63億元的作價,欲借道大連友誼登陸 A股 ,但最終于今年5月因多方原因宣告終止。雖借殼不成,熊偉的武信投資集團便與陳志祥聯手成立武信深圳,成為了大連友誼大股東。
進一步查閱熊偉控制的武信投資集團企業公示信息發現,該公司在2011年5月由長江金控武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武漢高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前身為民營股份有限公司。然而該公司2016年度報告(見上圖)卻顯示,武信投資集團的股權出現過多次變更,使得武漢信用風險管理有限公司成為武信投資集團控股股東,即使得武信投資集團變為國有控股公司,如今的武信投資集團25%的股權為武漢信用風險管理有限公司所有。這讓記者不禁好奇,武信投資集團另外75%的股權結構中又是怎樣的構成?
記者發現,雖然國資是明面上的第一個大股東占比25%,而以張堂孝為代表的民營資本才是武信投資集團最大的利益相關方。經過記者在一家名為啟信寶的網站(www.qixin.com)上查詢,武信投資集團上層的一家控股公司長江金控武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東竟為46個自然人股東,其中股東姓名與武漢信用風險和武信投資集團的多位高管相同,占股共計20%;另外一家持股武信投資集團15%的公司武漢高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經過層層查詢,一位自然人通過武漢藍海覺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100%持有武漢高潤,這個最大自然人股東就是張堂孝本人(如下圖所示,據悉黃紅兵為張堂孝妻子)。
▲圖:武漢藍海覺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啟信寶網站查詢截圖
從以上行徑似乎可以推斷出,武信混改實質上是借助武漢金控旗下國有資本的注入,快速做大資本盤,在這個混改過程中,看似國進民退,但其真正的目的不得而知。結合近年來武信投資集團的一系列資本運作,似乎存在利用國資背景讓自然人獲取巨額利潤的嫌疑。武漢信用投資集團在混改中的種種亂象無不為巡察組所指出的武漢金控諸多利益輸送事實提供了最好的依據。
神奇的一致行動人
關注新黃浦股權爭奪戰的人一定知道,陳志祥的武信深圳不久前與一家名叫“深圳市前海偉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前海偉美)的締結了一致行動人。公開資料顯示,前海偉美成立于2016年4月22日,注冊資本1000萬。
▲圖:深圳市前海偉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啟信寶網站查詢截圖
記者通過公司系統查詢還發現,上文出現的張堂孝通過其和關聯人黃紅兵(張堂孝妻子)、張煜華(張堂孝兒子)通過武漢三友佳信貿易有限公司和武漢四方聚源商業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前海偉美100%的股權。可見背后的實際控制人正是張堂孝。
看似是兩家企業締結了一致行動人,仔細探究股權的轉移似乎可以推斷出,整個一致行動人的締結實質上是陳志祥、熊偉、張堂孝操控的一盤棋。早在武信深圳收購大連友誼之初已有坊間猜測,以陳志祥作為一個 民營企業家 的背景和資源,無法調用如此大規模的收購資金,
真正的金主是武信投資集團。伴隨著多次股權轉讓,武信深圳最終成為大連友誼的第一大股東,陳志祥做為武信深圳的實際控制人進而成為大連友誼的實控人,而未來,陳志祥以民營企業的身份注入大連友誼的資產必定與武漢國資無關,為大連友誼埋下了后患。國企買單,民營受益,熊偉、陳志祥、張堂孝無疑成為最大的贏家。
而在曲線入股新黃浦的過程中,同樣是熊偉、陳志祥等以武信深圳為主體,對新黃浦發起進攻,再由張孝堂以前海偉美從側翼發起輔助進攻,從而以一致行動人的身份試圖實現對新黃浦的控制。
據一位不愿留下姓名的參與者向記者透露,此番謀權新黃浦,武信投資集團調用給武信深圳的資金高達上百億元人民幣。與之相比,上海領資合計增持的金額可謂小巫見大巫。
國企混改,改的是什么?
國企混改是為穩妥推動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相較傳統國企,真正的混改是利好:表面上,是股權層面國資與非國資混合,股權結構合理化,破解所有者缺位,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國進民退等國資、非國資之間的對立問題;深層次的是健全現代企業制度,進而更好發揮 企業家 作用,各利益相關者權責利重塑。在這個過程中,尤其要避免一些國企領導人利用混改為自己謀私利,并激勵他們努力經營。
這讓人不得不猜想陳志祥、熊偉、張堂孝三人之間的利益輸送手段——以國企混改的名義,假武漢國資系之手操盤。前有大連友誼被“偷”,后有新黃浦被“搶”,下一個中招的將會是哪家 上市公司 ,我們不得而知。(來源: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