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生態保護和治理,武漢的氣候大為改善,已經退出了全國三大“火爐”行列。下面Mshishang小編帶大家去了解下新四大火爐是哪些城市?
四大火爐的的來源
“火爐”,指夏季炎熱城市。最早始于民國時期,當時長江流域的上中下游段重慶、武漢、南昌、長沙夏季氣候炎熱,故被傳稱為“四大火爐”。“火爐”這個說法最早反映的是公眾的直觀感受,長期以來沒有明確的定義和標準。21世紀后,火爐城市開始以炎熱指數、高溫日數、連續高溫日數、夏季平均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等作為入選的考慮因素。2010年更新新四大火爐,即重慶、福州、杭州、南昌。中國氣象頻道官方微博也曾發布中國內地火爐城市新排名,前十五名依次為福州、 重慶、 杭州、 海口、 長沙、 南昌、武漢、 南寧、西安、廣州、石家莊、鄭州、 合肥、南京、濟南、上海。由于大氣環流等因素的變化,火爐城市開始產生變化,部分地區高溫日增幅明顯。部分城市開始不斷植樹造林,傳統火爐中以南京為代表的炎熱程度逐漸與江南、華南地區其他都市相比大為減輕。
從自然環境看,武漢城水交融,長江、漢水在此交匯,166個湖泊鑲嵌城中,水體超過市域面積26%,人均擁有淡水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5倍。持續多年的生態保護與治理,讓這座城市盛夏氣溫逐年下降。
此前,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發布榜單,通過綜合分析中國省會城市和直轄市的氣象資料,首次向公眾權威公布中國夏季炎熱城市情況,綜合分析的結果是,夏季炎熱程度靠前的10個省會城市或直轄市分別為:重慶、福州、杭州、南昌、長沙、武漢、西安、南京、合肥、南寧。其中,排在前列的重慶、福州、杭州、南昌四個城市被不少網民冠名為“新四大火爐”,武漢退出前四,位居第六。
武漢市氣象臺臺長劉火勝表示,判斷一個城市是否炎熱,需要考慮多種因素,比如最高氣溫、平均氣溫、高于35℃高溫天數、氣溫日較差(指一天中氣溫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空氣相對濕度等。大家通俗所說的“火爐”,反映的是公眾的直觀感受,但一直以來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和標準。
研究結果表明,公眾以往熟知的武漢、南京等傳統“火爐”城市雖然還在名單里,但是排名已經退出“四強”。劉火勝介紹,這和中國氣候的變化有關,最近十幾年來南北氣候變化可以看出,長江流域城市的溫度增長速度沒有其他城市快,中國北方許多城市升溫更快。
專家展望武漢未來生態:水韻彰顯,綠意盎然,氣候宜人,現代版“清明上河圖”隨處可覓,“東方水城”魅力盡顯。
夏季炎熱程度靠前
10個省會城市或直轄市
南寧、合肥、南京、西安、武漢、長沙、南昌、杭州、福州、重慶(資料來源: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