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白鹿原》中的鹿三是白嘉軒家的長工,與白嘉軒親如兄弟,為人耿直,堅韌,勤勞,自尊,恪守做人的本分。無論還是影視劇中,鹿三都是忠誠的,傳統的農民典型。為了主子的兒子,甚至把親兒子的媳婦殺了。在鹿三的身上,有農民可愛的一面也有固執愚昧的一面。那么鹿三殺田小娥是哪集?
鹿三殺死田小娥大概在61集左右。村人都議論白孝文是因為田小娥才落到這個地步,鹿三聽在耳朵里悶悶不樂。鹿三見白嘉軒痛苦不堪獨自坐在屋中,面前桌上放著孝文幼時穿的一雙小虎鞋,鹿三悄悄走到馬號,將門堵死,蘸著清水抹起梭鏢,眼中透著殺氣。鹿三來到小娥窯洞口,推開門。小娥很是驚訝,背過身去的時候,鹿三扯掉梭鏢上的布,刺進小娥背后,小娥倒地身亡。鹿三匆匆消失在黑暗中。村里開始傳說小娥的鬼魂在白鹿原游蕩,眾人人心惶惶。
盡管鹿三刺殺小娥事前深思熟慮,事后也表示不害怕、不后悔,但他最終還是被憂郁擊垮了,一方面良知不斷地拷問自己,另一方面主家白嘉軒那句“三哥,你不該殺黑娃媳婦”,擊倒了他內心的理性支撐。這件事,盡管他并未受到責備,但他沒有得到白嘉軒第一次壯舉“交農”事件那樣的肯定,白嘉軒說“凡是怕人知道的就不該做,應該做的事就不怕人知道”“她害誰不害誰,得看誰本人咋樣,打鐵需得自身硬;凡是被她害了的都是自身不硬氣的人”。
白嘉軒這幾句開導性的話,也是給鹿三這件事定性的話,使得鹿三原來在自欺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平衡心理失了衡,一個憨實本分的長工一面要維護自己信奉的仁義,一面又不停地懷疑自己殺人的正當性,他如何能夠承負如此的心理重負?于是他的崩潰就不可避免了。
他兩次壯舉盡管性質差別很大,得到的評價有天壤之別,但都是從主家白嘉軒角度出發,為維護主家的聲譽和利益,他的兩次壯舉其實質都是出于“義”和“忠”。作為一個長工,他仍是仁義溫厚的好長工,作為一個人,他卻是兇狠的殺人者,這兩者之間巨大的反差震撼人心,發人深省。他執著地信奉“義”,為了守護它,他竟然走到了它的反面。鹿三的矛盾不得不讓我們反思,當傳統文化的某些優秀質素走到了盡頭,就會走到其反面去。
我不好,我不干凈,說到底我是個婊子。可黑娃不嫌棄我,我跟黑娃過日月。村子里住不成,我跟黑娃搬到村外爛窯里住。族長不準俺進祠堂,俺也就不敢去了,咋么著還不容讓俺呢?大呀,俺進你屋你不認,俺出你屋沒拿一把米也沒分一根蒿子棒棒兒,你咋么著還要拿梭鏢刃子捅俺一刀?大呀,你好狠心……”
這一段話有雙重效果,一者可以揭示鹿三殺人之后內心深處的不安和痛苦,這些難道不是在鹿三盤桓心里、不斷追問自己的話嗎?另外,這些話是站到白鹿村的傳統觀念之外,以小娥的口吻述說自己的無辜和不幸,從而達到為小娥鳴冤的目的,在此基礎上,小娥還借鹿三的身軀捉弄白嘉軒,挑戰白嘉軒的威嚴,接著她借鹿三的口公開一個秘密,眼下流漫在原上的瘟疫是她招來的,并要求在她生前住的窯畔上“修廟塑身,對她的尸骨重新裝殮入棺,而且要族長白嘉軒和鹿子霖抬棺墜靈,否則就將原上的生靈死光滅絕”。
到此,小娥對宗法禮教的反抗已經到了至高點,也是一個柔弱的、被侮辱、被損害的女性所能達到的至高點。然而,小娥強有力的反抗還是被更加強大的宗法禮教給鎮壓下去了,白嘉軒沒有給小娥修廟,反而“給她造塔,把她燒成灰壓到塔底下,叫她永世不得見天日”。修塔之后,鹿三再沒有發瘋說鬼話的事,不過他的生命從此日見萎靡,生命與他僅存一個軀殼。
黑娃帶著土匪們會到家鄉,得知了媳婦被殺的真相,他削下父親的鞭子,最后一次拿走了象征父子連結的銀鎖。被兒子削掉鞭子的第二天,鹿三在馬棚里上吊死了。
據悉,在小說中,田小娥被鹿三是殺死。那么鹿三為何要將自己的兒媳婦殺死呢?因為在白鹿原所有人的眼里,黑娃和小娥的事情都是傷風敗俗,丟人現眼,尤其是黑娃父親鹿三的眼里。
于是,鹿三憤怒了,他覺得兒子把這么一個破爛女人揀回來,那是在族人面前抽他的耳光,讓他永遠抬不起頭。他丟盡了顏面,所以鹿三用刀將田小娥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