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熱播中的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引發眾多網友點贊。該劇以檢察官侯亮平的調查行動為敘事主線,講述了檢察官們步步深入,查辦國家工作人員貪污受賄犯罪的故事。
人民的名義貪官原型趙德漢原型億元司長魏鵬遠
在這個小鮮肉泛濫的社會里,這部劇被網友稱之為一股清流。該劇以國家某部門的一位處長被人舉報受賄開始,一步步牽出錯綜復雜的內幕,最高官員涉及到副國級。上游新聞注意到,這部劇中被查處的貪官都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原型。
副國級貪官現身熒屏
編劇周梅森曾執筆《人間正道》《絕對權力》《至高利益》等多部反腐劇,但在《人民的名義》之前,他已封筆十年。
2015年初,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劇中心三顧茅廬,力邀周梅森參與創作。來者有一句話最終打動了周梅森,“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在這場硬仗中下了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決心。在這樣的時代命題下,文藝創作不應該缺席”。
《人民的名義》總共有三條線:第一部分是檢察機關辦理一個重大腐敗案,說的是腐敗對人民的傷害;第二條線是政治戲,主要圍繞腐敗案,被卷進的各個層級的官員在政治層面的斗爭;第三條線是人民的線索,講一個普通工人的家庭,在這個大時代下的種種遭遇。
該劇以某部門的一位項目處長被人舉報受賄開始,抽絲剝繭一步步牽出錯綜復雜的內幕。最高官員涉及到副國級,劇中還有政法幫、秘書幫等的爭斗。前些年在小說創作中頗有顧慮的周梅森坦言,自己劇本寫到半途還在考慮,“情節應該觸及到怎樣的程度才最合適”?結果,他得到的鼓勵是———“反腐形勢那么嚴峻,你能這么輕描淡寫嗎?”周梅森相信,反腐劇的春天又回來了。
人民的名義貪官原型趙德漢原型億元司長魏鵬遠
趙德漢原型:億元司長魏鵬遠
劇中的“小官巨貪”趙德漢(侯勇扮演)是一位國家部委的項目處長,雖然只是個處長,他手中掌握著全國礦產資源的審批權,副省級干部來見還要排隊等候。檢察機關在其別墅里搜到2億多現金。
人民的名義貪官原型趙德漢原型億元司長魏鵬遠
而趙德漢在現實中的原型就是發改委煤炭司副司長、被稱為“億元司長”的魏鵬遠,檢察機關曾從魏鵬遠家中搜查發現現金折合人民幣2億余元,成為建國以來檢察機關一次起獲贓款現金數額最大的案件。有媒體報道,5臺點鈔機連續14小時清點1臺被燒壞。有人計算,魏鵬遠在近6年時間里,平均每天撈近10萬元。
和劇中的“兩面人”趙德漢一樣,他們用種種偽裝打造自己廉潔勤政的形象,背地里卻利用權力謀私利,收受巨額賄賂。魏鵬遠有一輛奧迪車,但他從來都不停放在單位,而是把自行車折疊在奧迪車里。把奧迪車停好后,再騎自行車上班。
劇中另一位出逃美國的副市長丁義珍的原型,則是遼寧省鳳城市委原書記王國強。王國強曾于2010年7月以赴美國參加女兒畢業典禮為由,辦理了因私出國護照,因故沒有成行。2012年3月,王國強在美國駐沈陽總領事館辦理了一年多次赴美簽證,并于4月24日擅自與妻子譚某(丹東海關主任科員)從沈陽機場出逃美國。
人民的名義貪官原型趙德漢原型億元司長魏鵬遠
2014年12月22日,潛逃美國兩年半的遼寧省鳳城市委原書記、副廳級干部王國強,從美國回國,向紀檢監察機關投案自首。這是近十年來,第一個從美國回國自首的腐敗犯罪嫌疑人。
創作素材源于真實案例?
“我去監獄和落馬官員座談”
據高亞麟介紹,創作《人民的名義》期間編劇周梅森“采訪了大量的案例,去檢察院體驗生活,花了大半年的時間,翻閱大量案宗、卷宗,然后提煉采訪,再開始做。”
周梅森告訴媒體記者,“我寫這些腐敗官員,沒有把他們寫成魔鬼,在我眼里,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我見慣了外面那些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官員,但當他們一旦從云端掉下來,我很好奇,他們的心態會是怎樣的。帶著這樣的問題,我提出要去監獄里,了解落馬官員的生活。
他說:“我見到的干部都是廳局級,在監獄里待了7到10年。他們都是在掌握實權的高危崗位上,比如縣市的一二把手。極少干部是一上來就貪污,大多數都是因為一念之差,或者是因為身邊人出事牽涉進去。”
當被問到這些落馬官員是什么心態時,周梅森說:“他們都很后悔。不是假裝出來的,很真實,都悔不當初。我比較認同的說法,是‘不值得’這三個字。官員們落馬之后,如果能意識到自己為了金錢、利益而放棄操守,違背法律是不值得的事情,這樣的懺悔才能打動我。”
周梅森還談到自己的創作素材來源。他說:“在我的小說里,從老省委書記,到現任的政法委書記、公安廳長、法院院長、市紀委書記,有一大批職務犯罪分子。為了還原場景,我還去了審訊室、檢察院的檢察指揮中心。舉個例子,我在劇里寫,H省委常委、省會城市市委書記的老婆收了別人三張卡。這是南京市浦口區反貪局的一個真實案例。因為要買的衣服很貴,錢不夠,這個官員拿了受賄的卡和自己的卡,檢察機關的證據就這么落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