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時的由來及意義
地球一小時是怎么來的?很多人都聽過地球一小時,但是對于地球一小時的由來卻不是很了解。今天中國時尚網的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地球一小時的詳細資料,希望各位小伙伴對地球熄燈一小時有更深的了解。
地球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倡議,希望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個星期六20:30-21:30熄燈一小時,來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過量二氧化碳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目前已經極大地威脅到地球上人類的生存。公眾只有通過改變全球民眾對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態度,才能減輕這一威脅對世界造成的影響。
地球一小時活動由來
“地球1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在2007年向全球發出的一項倡議:呼吁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個星期六熄燈1小時,以此來激發人們對保護地球的責任感,以及對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的思考,表明對全球共同抵御氣候變暖行動的支持。這是一項全球性的活動,世界自然基金會于2007年首次在悉尼倡導之后,以驚人的速度席卷全球。
“地球1小時”活動首次于2007年3月31日在澳大利亞的悉尼展開,一下子吸引了超過220萬悉尼家庭和企業參加。隨后,該活動以驚人的速度迅速席卷全球。在2008年,WWF(中國)對外聯絡處透露,全球已經有超過134個國家、1000座城市加入活動。
2017地球一小時
關愛地球一小時2011官方視頻“地球一小時”活動首次于2007年3月31日晚間8:30在澳大利亞悉尼市展開,當晚,悉尼約有超過220萬戶的家庭和企業參與地球一小時,關閉燈源和全部電器一小時。事后統計,熄燈一小時節省下來的電足夠20萬臺電視機用1小時,5萬輛車跑1小時。更多參與的市民反映,當天晚上能看到的星星比平時多了幾倍。
隨后,“地球一小時”從這個規模有限的開端,以令人驚訝的速度很快席卷了全球。僅僅一年之后,“地球一小時”就已經被確認為全球最大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之一,成為一項全球性并持續發展的活動。
2008年地球一小時
2008年3月29日,有35個國家多達5000萬民眾參與地球一小時中,并證明了個人的行動凝聚在一起真的可以改變世界。
2008年3月29日晚上8時,新西蘭第三大城市克賴斯特和南太平洋島國斐濟首都蘇瓦因為進行地球一小時而“陷入黑暗”,由世自然基金會發起的“地球時間”環?;顒佑纱碎_始在全球接力舉行。這項活動旨在引起人們對氣候變化的警惕。讓所有的人明白地球只有一個,地球一小時的意義不言自喻,如果讓事態繼續發展下去,地球將會毀滅。
這次地球一小時活動指定參與城市之一的克賴斯特市的標志性建筑大教堂率先熄燈,市長帕克主持了熄燈儀式。數百名當地民眾還在大教堂廣場觀看了一部關注環保的紀錄片。當地餐館、酒吧點上蠟燭,舉行燭光晚餐,商店也關閉了霓虹燈。數千個家庭也響應地球一小時號召,當晚在家中使用蠟燭照明。
島國斐濟的“地球時間”活動更具特色。當地時間2008年3月29日晚上8時,蘇瓦因地球一小時陷入黑暗,兩名身著當地傳統服裝的“武士”點燃了火炬,并將火炬傳遞到蘇瓦港。劃艇愛好者接過火炬,在海里燃起了100只蠟燭,這象征著斐濟所轄的100多個島嶼都面臨氣候變化的挑戰。
隨后,“地球時間”活動傳遞到澳大利亞。悉尼當晚8時只可見零星燈光。悉尼歌劇院熄滅了照著巨大貝殼狀建筑的燈火,海港大橋也關閉燈光。當地地球一小時活動組織者說,商業區350幢商業建筑中的250幢完全關閉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