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節假期延長至15天真的嗎 2018延長春節假期至15天真假
近日,春節假期延長至15天突然引發大量關注。眾所周知,春節是中國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最富特色的傳統節日。今年兩會期間人大代表提議的將春節假期延長至15天無疑令絕大多數人激動不已。那么,2018春節會假期延長至15天嗎?真的假的?下面小編整理的建議延長春節假期至15天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2018春節假期延長至15天真的嗎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7/0307/209525-1.png)
延長春節假期至15天?兩會提議春節假期延長至15天引關注
全國人大代表何建洋:建議將春節假期延長至10或15天
“春節期間,很多人由于路途遙遠、交通運輸能力所限等原因,近一半的時間花在路上跑,體會到就一個‘趕’字。”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監察廳副廳長何建洋提出,建議在全年總假期不變的基礎上,將春節假期從7天延長至10至15天。
何建洋表示,目前,我國春節法定節假日共放假3天,通過調休形成7天長假,從除夕休至大年初六。7天的假期,為萬家團圓、共賀新春提供了便利,但假期短暫、匆促的問題,一直飽受詬病,甚至出現了“世界上最短的距離,莫過于從假期開始到結束”的戲語。
此外,在春節假期延長至15天上,大家普遍反映,隨著社會發展,遠離父母在外地打拼的人越來越多,春節7天假,路上來回奔波兩三天,鐵路一票難求,公路繁忙擁堵,民航持續火爆,群死群傷事故還時有發生,可謂是“人在囧途”。辛辛苦苦到了家,真正與父母、親朋團聚的時間只有三四天,拜年、串門、相親、走親戚、訪朋友等活動安排的滿滿當當,許多人只能匆匆見面、話別,大量民俗活動只能簡化、取消,年味不濃、親情日淡。
何建洋建議,國務院有關部門對此進行專題調研,在全年總假期不變的基礎上,將春節假期從7天延長至10天至15天,其中除夕前適當增加1-2天。
何建洋表示,延長春節假期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需要。同時,延長春節假期能夠有效緩解交通擁堵現象,還可以拉動消費擴大內需。而且,延長春節假期是廣大群眾的強烈期盼。據新華網2015年春節時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94.49%的網民希望延長春節假期,其中,69.84%的網民希望假期為15天,20.99%的網民希望假期為10天。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正月初一春節至正月十五元宵節,每一個日子都充滿著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這一最重要的節日里,“回家過年”成為每個國民最樸實、最期盼實現的愿望。然而這樣的一個愿望卻因為假期短、難買票等因素受到影響。為此,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賴小民提出建議,“將春節法定假期由7天延長為15天,即假期由除夕延至元宵節”。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7/0307/209525-2.jpg)
全國人大代表賴小民:建議將春節假期延長至10或15天
此外,對于將春節假期延長至15天的提議中,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賴小民也作出了補充,“將春節法定假期由7天延長為15天,即假期由除夕延至元宵節”。對于部分運營單位或公共服務單位錯峰休假,保證春節期間人民生活的正常運轉。提高假期期間企業選擇生產經營時間的自主權,但要保證員工利益不受損失,以調休或補貼的方式進行補償。
賴小民表示,近年來,鐵路、民航等運輸部門不斷加強交通運力和管理手段等各方面工作,并取得了較好效果,但春節假期太短加之春節期間買票難仍是許多人過年回家旅程中揮之不去的愁。
據交通運輸部統計,2017年春節假期全國旅客發送量4.08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1%,其中鐵路5199萬人次、增長8.8%,道路3.36億人次、增長0.8%,水路1035萬人次、增長3.5%,民航982萬人次、增長14.9%。春節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周期性運輸高峰,這種短期內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對我國交通運輸形成較大挑戰,也降低了人們出行的舒適度。
外, 由于春節假期較短,大量人口集中出行,對交通資源、旅游資源和公共服務體系形成巨大挑戰,超出資源對應的合理人口規模,安全隱患大幅增加。年年春運提安全問題,但每年春節期間都是安全事故的多發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重大船舶翻沉事故、重大漁船事故時有發生。
賴小民代表也發現,春節七天假期除去奔波往返的時間,實際假期很短,尤其是對于家在外地、路途遙遠的上班族來說春節假期尤顯不足,導致很多人無法感受傳統年文化的氛圍以及與家人團聚的溫暖。
據統計,目前我國有900多萬留守兒童、5000多萬留守老人,平日里因父母或子女長期在外工作見面次數極少。賴小民代表表示,春節回家又由于假期較短,還未好好交流就要匆匆道別,造成與夫妻、子女、父母、祖孫之間的生疏,最終導致年味淡了、人情薄了、關系疏遠了,作為社會的基本細胞,同根同源意識和家庭親情觀念淡薄將會造成傳統優良美德的喪失,最終影響到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
在賴小民看來,春節承載著厚重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歷史積淀, 是億萬中國人情感的聚合, 在中國人心目中有著神圣的地位,適當延長春節假期時間可以進一步促進人們傳承、保護和創新中國傳統文化。
新華網曾對是否延長春節假期至15天做過調查,95.49%的網民支持延長春節假期,其中,69.84%的網民支持春節假期為15天,20.99%的網民支持春節假期為10天。
因此,賴小民代表建議,結合傳統風俗、現實需要和國民訴求適當延長春節假期至15天。同時,春節是全民消費的節日,衣食住行都能增加消費、活躍經濟。據商務部統計,2017年春節假期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8400億元,同比增長11.4%。
自1949年出臺以來,我國的法定假日休假安排歷經4個版本,前兩次修訂分別在1999年9月18日、2007年12月14日。從變化脈絡看,放假天數由每年7天增至11天,并逐漸納入傳統節日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1999年催生出十一和五一黃金周,后又在2007年一存一廢。
盤點:歷年法定假日有什么不同?
歷年法定假日有什么不同?1949年版:總天數僅7天
1949年12月,當時的政務院制定出臺全國統一的法定假日放假辦法,元旦、春節、勞動節和國慶紀念日成為全體人民共同享有的可休假節日,其中元旦、勞動節各放假1天,國慶紀念日放假2天,春節放假3天,總天數7天。
此外,婦女、中等學校以上學生、兒童及軍事機關人員還分別享有婦女節、青年節、兒童節、建軍節各半天的假期。
1949年版還規定,屬于全體群眾的假日,如果遇到星期日,應在星期一補假;屬于部分群眾享有的假日,則不補假。
歷年法定假日有什么不同?1999年版:催生旅游黃金周概念
1999年9月,國務院改革出臺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春節、勞動節及國慶節的法定假日均設為3天。也就是從這一年十一開始,旅游黃金周的概念漸漸誕生。
1999年版延續了上一版本中適合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安排,仍為婦女節、青年節、兒童節及建軍節。不同的是,將兒童節由半天延長至1天,婦女節、青年節、建軍節放假時間維持半天;且對于適應人群的身份限定得更為具體、規范。
對于補假安排,1999年版規定,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這與1949年規定只在星期一補假的情形有所不同,因而也令放假前后調休、調班現象出現,事實上每年都會出現兩次7天長假。
歷年法定假日有什么不同?2007年版:增加傳統節日
2007年12月,國務院第二次修改休假辦法,縮短了勞動節假期,實際上取消了五一黃金周,但是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這些中國傳統節日放入休假制度之中,令全體公民節日的放假天數由10天增至11天。
具體安排為:元旦、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各1天;春節、國慶節各3天。與前兩個版本都不同的是,春節開始放假的時間由初一提前到了除夕。
在部分公民方面安排上,基本延續上一版本的相關規定,不過對于兒童節放假人群的年齡限制,由13周歲以下放寬至14周歲以下。對于補假安排則沒有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