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做過一個夢,夢見整個上海灘都是我的。”方杰的這一句話,說出了曾經多少上海灘馬仔的心聲,每一個闖蕩于上海灘的人,在碼頭運過貨,拉過黃包車,替人扛過雷,能夠堅挺下來并且成為響當當上海灘老大的人,又有幾個。夢終究是夢,躲不過現實的摧殘,也躲不過命運的玩弄。
高希希的這一部《遊戲規則》豪情迎戰元宵節,這么多年來,高導的功力用在了這部上海灘青幫題材的影片上,兄弟線、情感線、江湖線一個都沒少,而且線與線之間獨立而牽連,將整部影片快速地推進,讓人在電影院中將全部的注意力都投入在故事之中。
走上海灘青幫路線的《遊戲規則》一改大眾對“上海灘”的認知,拳拳到肉的動作大戲輪番上演,讓人好不痛快!沒想到高導在開篇就來了一場何潤東赤膊上陣的肉搏戲,將一批獄警打得落花流水,從細節中也可以發現,高導對于這部片子的動作是經過精心刻畫的,鐵鏈的長度與粗度都是經過雕琢過的,以至于拍攝出來的效果特別逼真,也正好反映出李子豪這個內斂而深沉、細膩而睿智的人物性格。
緊接著就是黃子韜的出場,同樣是動作肉搏,同樣是以一敵十,靈活的身手交代的不僅僅是方杰的本領,也有他的情懷。導演的巧妙布置讓兄弟線在第一次有了重合,這種絕處逢生的手足之情,在之后的幾個生死之間屢屢出現,而那些好萊塢式的爆炸場景也在這種真實的情感中淪為背景。
這種兄弟之情,起初是“上海灘所有的女人你都可以泡,唯獨她不可以”,但到了最后,兄弟終究是兄弟,兄弟情最深處的底線并不是你搶走了我的女人,搶走了我的兄弟,搶走了我的江湖,而是你為什么要騙我!的確如此,江湖上的人,尤其是上海灘青幫,一旦認命你是兄弟就一輩子是手足。這種感情最容易引起共鳴的無非就是《古惑仔》。
情感糾葛也是《遊戲規則》的另一大看點,方杰至真不渝地追求著芊芊,而芊芊卻一見鐘情與子豪,兄弟間因為感情而破碎的例子不在少數,導演的高超之處就在于,將兄弟情和愛情拿捏得極為細膩,刻畫出的人物性格似乎也說明了這兩段感情的最終命運。
除了情感方面是導演發揮著十二分功力之外,就是大場面的震撼。在沒上映之前,總以為這是一部續寫上海灘故事的電影,但真正走進影院才發現,這是一部發生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灘青幫的好萊塢大片。這樣一部故事背景相對久遠的電影,所呈現出的場面卻似乎不輸給很多好萊塢大片,爆炸、飆車、動作、槍戰等等,凡是大片中該有的元素它都具備,凡是大片中應有的場景與邏輯,它也一個都不落。說白了,在春節檔這么多喜劇片中能夠看到這樣一部酷勁十足的大片,絕對值當。
當然,還有上海灘青幫幫內斗爭。導演一改傳統思維的舒服,讓每個觀眾都以為是兩個年輕人為了爭奪愛情和權利和大打出手,但結果就是出乎意料,想象不到終極大boss已經看透上海灘的天下,每一步棋都極為小心與縝密,也許在當時的背景中,沒有這樣的大局觀也走不到那個位置,也正因為坐在那個位置上,一切都看的很清,一切都要想得很周到。總之,這部戲有太多太多的出乎意料,但每一個意外卻是情理之中。
《遊戲規則》講的是上海灘青幫的故事,同時也在探討“何為正義”這個主題。制作上達到了好萊塢電影中的高水準,而情感上又真實地捕捉了每一個角色之間的關系。或許很多人都認為國產電影在這樣的題材方面沒有太多優勢,但《遊戲規則》這一次卻是一部中國導演和演員深度參與的好萊塢爆米花電影。從《遊戲規則》火爆的上座率就可以看出,這部電影的成功在于細節的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