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突然的“藝人下架”,讓“封殺”兩字再次出現在眾人面前,撩動了大家敏感的神經,成為今天被熱議的話題。蝦米音樂暗示即將刪除陳升的全部歌曲. 黃耀明, 林夕, 徐若瑄, 大懶堂等數十位音樂人的作品預料也將很快消失. 據消息人士透露, 各大音樂平臺必須于1月9日前刪除這些音樂人的全部歌曲。而且在各大音樂門戶,這些明星的歌曲已經搜不到了。
“封殺”消息于12月31日被曝出,但當時并未引起注意,直到昨日晚間微博上有人表示在網易云音樂上搜不到陳升、黃耀明,才使人把這次的藝人信息“消失”與“封殺”聯系到了一起。
不過,娛樂圈是個名利場,名人眾多,平日里一言一行都會霸占頭條,引來百萬千萬級熱議,就更別提與政治相關的言論了,稍有不慎,言論更是會被“街談巷議”。
舉個例子,臺灣音樂人盧廣仲,原本要參演2015南方 草莓 音樂節,結果在音樂節前夕, 黃安 在微博上指責盧廣仲為“臺獨”,盡管當時其經紀公司發表聲明,稱其“從未有強烈政治主張”,但盧廣仲的微博還是受到了大量網友的“攻擊”,不得不停止更新,最后盧的音樂節演出也未能成行。
當然除了這樣演出市場早期的野路子,現在的演出大都走正規審批流程。據一演出主辦方表示,文化局確實存在一個黑名單,如果是首次來華的藝人,他們會提前向文化局或文化部咨詢。另一演出主辦方也表示,一些藝人雖然不在明面的“黑名單”上,但報批的時候提交樂隊名字+身份信息,還是會有報不下來的情況。
除了演出方會遇到藝人政治風險的問題,與藝人有關系的唱片公司、經紀公司和演出主辦,也會面對這些風險,比如音樂作品的政治性,亦或是吸毒、嫖娼等個人劣跡行為帶來的消極影響。而在個人劣跡行為方面,唱片或者經紀公司對藝人更是難以把控,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生活,公司也難以時刻盯著,這在浮躁而壓力巨大的名利場,藝人要靠極為強大的自律精神似乎才可“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