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寒冬、O2O市場BAT化、用戶固有消費習慣的養成,讓中國創業者渡過了最為煎熬的一年。O2O市場逐漸敗落,互聯網+市場前路將何去何從,由娃哈哈福禮惠主辦的中國首屆OAO峰會或許能給出些許答案。
O2O模式的失敗始于自身
在O2O創業者接連倒在了浩浩蕩蕩的創業大軍之中的時候,投資者們也開始對O2O創業模式不再青睞,減緩了O2O模式的瘋狂發展的腳步。與此同時,O2O模式的局限性也開始逐漸顯露出來:
盲目燒錢模式與錯誤的用戶定位
以送貨和服務上門為顯著特征的O2O服務,每一個訂單需要一次成本,隨著訂單增大,網絡以及人力資源的成本的加倍增長,隨之相應產生的費用也會不斷升高。O2O模式本該定位于中高端用戶群體,但瘋狂的燒錢模式導致了它與“屌絲經濟”的不可剝離,最終導致用戶群體的錯位。而OAO突破了O2O“送貨和服務上門”的局限,用戶群體也因此從中高端人群擴展到了整個消費群體。娃哈哈福禮惠的OAO模式同樣涉及美妝、美食、汽車等多種方面,但通過場景化營銷,提供線上領券,打通線上線下消費的多種模式,適應了各個層次群體的消費需求。
線上與線下流量的偽連接
O2O模式本是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是挽救實體經濟逐漸被互聯網經濟取代的一道救命符。隨著大眾點評、美團等APP的出現,的確為實體店面引流了不少客流量,然而在此過程中,瘋狂補貼的獲取用戶方式而產生的高額成本讓O2O平臺入不敷出,也造成了用戶的粘性不高,逐利而選擇平臺,也導致了為實體店面導流用戶的不精準性。看似連接了線上與線下的流量,實則為偽連接。而娃哈哈福禮惠的OAO模式則能通過場景化營銷等進行用戶的精準分類,從而實現為商戶進行精準的流量推送,真正打通了線上線下的流量連環。
大佬前瞻:互聯網+創業,始于O2O,歸于OAO
在O2O模式的弊端不斷暴露,投資者們也開始選擇觀望態度。BAT肆意在O2O市場布局,而投資者僅選擇一些成功突圍BAT的項目進行投資。互聯網創業公司應該如何突破重圍?宗慶后、鄭永剛、史玉柱們告訴你OAO或許是一條不錯的出路。
如果說O2O是線上線下營銷的標準,那么OAO就是O2O的“2.0版”。OAO(Online And Offline)是將線下(實體店)和線上(網店)有機融合的一體化“雙店”經營模式。作為一種新的營銷模式,OAO對客戶體驗的重視開始顛覆起網絡上原有的生態模式,這種模式具有能和用戶進行深度對話和互動的天然屬性,從真正意義上打破O2O的資本困局,實現“店商”與“電商”的有機融合。
OAO,對于不少互聯網創業來說可能是一個較為陌生的名詞,然而卻早已被一些成功企業家所瞄準。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后聯合杉杉投資董事局主席、交大海外教育學院院長王紅新共同創立的娃哈哈福禮惠便是OAO模式的成功的一個典范案例,甚至在12天創造的10萬粉絲收錄量以及為合作商戶林清軒連帶近1000萬的價值。
而娃哈哈福禮惠到底是如何憑借OAO模式,完成對于互聯網初創企業來說難以企及的目標呢?或許答案就在10月26日將在上海召開的的中國首屆OAO峰會上揭曉吧!
屆時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后、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鄭永剛、娃哈哈福禮惠董事長王紅新、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驢媽媽旅游網創始人洪清華等十余位成功企業家都將位列出席,邀約一眾企業家,一同開啟互聯網+商業與未來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