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尚網8月17日訊 河南信陽開往武昌的火車上,孫海巖拿出手機,“浙江公務面試幫幫團”Q Q群響個不停,群友目不暇接地報出各自分數。終于,孫海巖鼓起勇氣點開浙江人事考試網公務員考試查分頁面,138 .9分,第一名!
孫海巖為了成為公務員,8年時間花費了八九萬參加公考62次,從其公考的時間之長、次數之多可看出孫某入公職門的決心和毅力,真可謂皇天不負有心人,最終如愿以償擠進了公務員隊伍,并在自認為收入還可觀的浙北某市法檢部門工作。
公務員,按照黨中央的要求是一個講付出、奉獻、服務,不講索取、回報、享受的職業,特別是在十八大高壓反腐、從嚴治黨的大環境下,公務員更是失去了以前所謂的清閑、有權任性、灰色收入高等“光環”。孫某回答記者問題時講到“從小我就喜歡公務員,公務員是我的信仰,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信仰還是要有的!”聽起來是多么振奮人心的話,多么激人奮進的話,難道真是“洪荒之力”促使孫某為了自己的信仰,苦苦奮斗了八年,可謂抗日就勝利了。
細細看孫某的回顧公考之路,孫某在這八年內并非未考上過公務員,在他第18次參加考試時考入河北某縣的縣委辦。從時間上來看當時是通過試用期成為一枚真正的公職人員。但最終因嫌工資低、離家較遠而辭職不干。從這點可看出,孫某考公并非其冠冕堂皇之說,是自己的信仰,根據孫某考入浙江某市法檢部門的三點分析可看出,親戚多、工作熟悉、發達地區收入高,才是決定安心在浙北工作的主要原因。而收入高可能更是孫某安心工作的重要原因。
公務人員也是人,也有妻兒老小,也要養家糊口,要求一點不講經濟收入肯定不現實。然而公務員將經濟收入作為自己是否能穩定工作的主要原因筆者認為還是不妥,正如網友評論“不將為民服務作為為官從政的信仰,不是貪官就是庸官”,雖然言語有點決定但也有一定道理。首先這山看著那山高,不同地區的公職人員經濟收入有這較大的差異,就算同是市級部門也有著不同的經濟收入,若看著經濟收入,還能安心在本職崗位上工作嗎?其次公職人員,特別是公檢法系統的公職人員,有這各種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若有著拜金主義的思想,難免不會為了經濟利益而走向貪污腐敗;再次領導的經濟收入肯定比一般干部的收入高,雖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一味心思的想升官發財,就算不貪不拿也將是功利為官,在從政的道路上必將出現不顧群眾水深火熱,而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
把成為公務員作為自己的信仰并無過錯。要成為公務員首先要有甘于奉獻、心系群眾、為官為民的情懷。若是認為公務員有特權、旱澇保收,甚至將當官可以發財作為成為公務人員動力,那必將走向群眾的對立面,最終的結局只能是被世人所唾棄。
對于孫某8年時間花費了八九萬參加公務員考試62次,考取功名,其原始動力是什么,筆者不敢妄加評論。只愿孫某本人能認識到為官是為民,而非為利益,更是勸導那些削尖腦袋往公務員系統里鉆的考生們,若初心不是為了服務群眾,造福于人民,還是慎重考慮把腦袋削尖,以免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