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6/0525/79466-1.jpg)
5千人簽不詐騙承諾
兩村緊鄰
自2010年以來,余干地區一共抓了300多名詐騙者,其中兩百多人來自石溪與團林;詐騙大軍是沿著隱秘的家族血緣發展壯大的;兩村均形成宗族勢力對抗公安;兩村50%的家庭被列為搜查對象。
連根拔起
專項行動中,上饒武警支隊曾調派50名武警戰士支援;警方從兩村收繳了自制鋼叉272支,梭鏢176支,弩5把,另有數十件防彈頭盔、防彈背心和盾牌;重點追逃的59名詐騙分子,90%已落網,至此,余干縣的詐騙團伙可謂連根拔起。
位于鄱陽湖湖區的江西省余干縣風光秀麗,如今卻深陷“詐騙縣”污名。當地有官員無奈自嘲:“外界談到余干,就想到詐騙。”公安部年初部署了全國7大專項整治工作,余干縣警方因此開展了為期一年的專項行動,打擊“重金求子”詐騙案件,半年來,90%的重點追逃對象落網。
江埠鄉的石溪村與洪家嘴鄉的團林村,是這次專項行動的整治典型。
家家戶戶發宣傳單
“十戶掛一條橫幅,十到十五戶刷一條標語”
從余干縣城出發一路向西,約半小時即可抵達石溪村。村中唯一水泥路沿信江新建,波光粼粼的信江對岸,便是另一個詐騙村團林村。
余干人江黎(化名)對當地風土人情了如指掌,他是一名私家車司機,在縣城,他曾多次載過一名詐騙款取現者,“搞詐騙的托人去銀行取錢,10%的提成,前提是打死都不能說是幫誰取錢。”
18日,江黎驅車帶成都商報記者深入石溪與團林。一進石溪村,貼在路邊磚墻上的紅色標語一條條涌來,內容有:“提倡勞動致富 反對詐騙坑人”、“嚴厲打擊 ‘重金求子’等電信網絡犯罪 維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等。
刷標語、掛橫幅是余干公安“輿論施壓”的主要手段,今年上半年,他們刷寫宣傳標語140余條,懸掛宣傳橫幅110條。石溪村村委會書記葉長壽說,上半年家家戶戶發了宣傳單,“十戶掛一條橫幅,十到十五戶刷一條標語。”
“都是別人家干的”
村里小賣鋪眾多,只因“詐騙者不敢進城”
村民因背負著“詐騙村”的惡名,外界與他們交流起來很難。對任何問題,路邊閑坐女子均一問三不知,“我是嫁過來的”、“都是別人家干的”。村中“錄音平臺”“群呼軟件”等小廣告亦隨處可見,對未實名登記的手機號,目前電信部門已經大范圍銷戶。
石溪村、團林村多為四五層洋樓,但絕大多數在建新房已停工。葉長壽說,村人有一習慣,即每年賺了錢就回家蓋房,一棟新房要斷斷續續蓋幾年,“并不是他們的財產被凍結。”
接二連三的小賣鋪也是兩個村莊的一道風景。江黎說,詐騙者足不出村,習慣就地消費,“他們不敢進城,進城就被抓。”
與石溪村不同,團林村的宣傳標語以橫幅居多。村民李堅(化名)稱,石溪村才是詐騙鼻祖,“和他們相比,我們是這個。”他跨在摩托車上,攥緊右手拳頭,伸出小拇指。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6/0525/79466-2.jpg)
5千人簽不詐騙承諾
名聲轉變之時
“在外受騙,再用同樣手段去騙人”
石溪、團林兩村的先輩們靠手藝謀生。團林村村委會書記李順昌說,團林村的祖上以打漁為生,他們手藝精湛,名聲遠揚,連南昌城都知團林大名。近幾十年,團林人始赴全國各地打工,祖上精湛的捕魚技能亦因此失傳,“100個勞動力,八九十個做服裝。”
石溪村祖上以制作蓑衣、簸箕、布料等手工活謀生。與團林村不同,石溪村祖上并不打漁,“信江自古是團林的,連河里的沙子都是他們的,現在蓋房子,我們也不能到河堤上建。”石溪村村委會書記葉長壽說。
兩位村委會書記都提到,村民獨靠田地致富越發艱難,導致部分村民走上了歪門邪道。李順昌稱,團林村目前仍有64個勞動力未分到田地。石溪村被視為余干詐騙術發源地,葉長壽澄清說,村民是在外地受騙之后,轉而再用同樣的手段去騙別人。
自2010年以來,余干地區一共抓了300多名詐騙者,其中兩百多人來自石溪與團林。詐騙大軍是沿著隱秘的家族血緣發展壯大的,至后來,兩村均形成宗族勢力對抗公安,余干警方的專項行動,也一并打擊。
兩村50%的家庭被列為搜查對象,專項行動的前三天,余干警方從兩村共收繳了自制鋼叉272支,梭鏢176支,弩5把,另有數十件防彈頭盔、防彈(防刺)背心和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