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件讓瑯琊迷喜大普奔的事,剛剛開始了一個星期,便引起了兩地網友各種反對和不滿。記者昨日從TVB獲悉,《瑯琊榜》粵語版繼首日收視低開22點后,首周收視繼續低沉:平均收視只有20點(全港約129萬觀眾觀看),比前一周同時段收視下跌了3 .7,最高收視25 .1;周日晚播出的第6集平均收視更跌至17 .2(約111萬觀眾觀看),比前周同時段收視下挫8.6。無線企業傳訊部宣傳科副總監曾醒明表示,《瑯琊榜》這個收視,是今年TVB黃金時段劇集中的“最低成績”(截至目前為止)。
為何一部內地收視大熱的良心劇,到了香港,卻是如此“水土不服”?
記者透過網友的反響發現,先是香港網友向TVB提出了4宗投訴,不滿TVB黃金時段再次播出播長篇內地劇集;其次,對《瑯琊榜》的愛早已深入骨髓的內地粉們,對TVB版本的粵語配音、重新配樂,將原裝版54集剪至47集,甚至對由TVB小鮮肉歌手重新翻唱該劇的片頭、片尾曲等做法,都表示出各種反感,罵聲攻陷翡翠臺。
無線企業傳訊部宣傳科副總監曾醒明昨天接受南都記者的訪問時表示,《瑯琊榜》粵語版收視低開,但奇怪的是,TVB暫時沒收到觀眾的反饋意見,相對《武則天》粵語版的熱播,香港觀眾對《瑯琊榜》的反應是出乎意料的平淡。曾生說:“始終是內地制作的劇集,香港觀眾可能看慣了港式自制劇,對這次劇中的故事背景、人物、劇情走向,包括主要演員都不太熟悉,我們曾想邀請胡歌[微博]等來港宣傳,但他們調不出檔期。去年《武則天》(即《武媚娘傳奇》)在T V B熱播,因為始終有范冰冰、李治庭、周海媚等香港觀眾熟悉的演員,他們在開播前一周專程到港宣傳,大造聲勢,有助于提升劇集的人氣;此外,《武則天》的故事背景,對中國歷史有少許了解的觀眾也知道,而《瑯琊榜》的故事背景,香港觀眾知之不多。所以我們覺得,《瑯琊榜》是屬于慢熱型的作品,就算在內地也是播出至中段才漸漸大熱,首周收視不能代表一切,香港觀眾仍需花更多時間慢慢理解、消化它的故事和認識它的演員。為此,我們從第3集開始,制作了一個《瑯琊恩仇錄》的解構節目,在每集播出前花1分鐘時間,為觀眾解構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提升他們對故事的興趣。”
提到內地網友對《瑯》劇粵語版反應激烈甚至罵聲四起,曾生表示有所聽聞,他解釋道:“今次是參考了《武則天》粵語版的做法,這批粵語配音演員是很有分量的,他們的配音也很傳神。加入新的片頭、片尾曲,配樂也做了一點后期功夫,這是TVB外購劇的一向傳統,目的是想添加一些本土元素,吸引那些很少看內地劇、也不會聽普通話的觀眾,并沒其他意思。”
粵語版進行了重新刪剪,該版本只得47集,比起原裝版本少了7集,曾生說:“我們的版本濃縮、加快了劇情,始終香港文化與內地文化有少許差異,香港觀眾看劇更重視節奏快與緊湊。”對于內地觀眾對粵語版的“不滿”,曾生無奈表示:“內地觀眾已經看過原裝版,先入為主了。這個版本是給廣東話觀眾看的。其實不少香港觀眾的反對,是緣自他們不滿太多內地劇登陸TVB黃金檔,我們堅持這樣做,也是希望除了本土劇,我們也不妨調整一下香港觀眾的口味,引入一些內地好的作品,所有的改動也是為了兼顧香港大多數觀眾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