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映還有19天,《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就舉行了盛大首映和大規模觀影,片方對影片品質的自信,可見一斑。從映后各方的反饋來看,這份自信,得到了不俗口碑的積極印證。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6/0121/56120-1.jpg)
概念圖
1
知道你們都關注特效,那就從這塊兒說起。先打個分吧,《三打》的特效體驗是A+級別的,嗨到在華語電影圈里沒朋友。
有前作《大鬧天宮》的特效經驗打底(當然要除去那幾個很bug的動物),《三打》這次的起點本就不低,完成了特效大躍進,除了資金、技術的升級,最重要的一點在于,無比正確的“貴精不貴多”的指導思路。
導演鄭保瑞說,這次《三打》的特效是在做減法,全片的特效鏡頭“只有”1500個,比起《大鬧天宮》的2000+個特效鏡頭有縮水,但也確實將特效鏡頭里摻雜的水分擠干了。
這番指導思想體現到片里,就是細節的保真。孫悟空各種騰云駕霧、豬八戒的“人豬切換”,白骨精的妖化形態,全都無懈可擊。簡言之,特效的下限維持在極高水準。
此外,不似《大鬧天宮》里僅僅是對原著形象的高仿真還原,《三打》的特效呈現,是有想象力參與創作的。比如,對白骨精“骨”字的拿捏,直接催生了結尾大戰尸骨軍團的登場、白骨精本體形態的亮相,堪稱顛覆級別的創新。
而且,作為一名漫畫中年,鄭保瑞還在片中保留了自己的私人趣味,孫悟空披甲那段,激動得讓人要高喊“燃燒吧!小宇宙!”在這樣一部古典名著經典名段改編電影里,還能探摸到跟二次元的交集,真是讓人亢奮的體驗。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6/0121/56120-2.jpg)
2
其實,特效算是拼刺刀的硬貨,說白了,屬于驗收的硬性標準。相比之下,這次《三打》在角色刻畫的軟件方面做出的成績,是更值得一說的亮點。
講真,都說西游記是個大IP,但換個角度來看,由于故事已經家喻戶曉,再妙筆生花改編,也難逃脫套路打法。所以《三打》這次很巧妙地在角色性格和關系上做文章,將經典角色性格化,這就衍生出了不錯的新火花,讓人再面對老故事,也會覺得有新趣味。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6/0121/56120-3.jpg)
這其中,被放大的正是唐僧與孫悟空的關系,按照鄭保瑞的說法,他的設計初衷是,“一個名牌大學剛畢業進入社會的大學生,遭遇一個社會上浸淫多年、不按常理出牌的小混混”。體現到片中,唐僧的學院派與孫悟空的混不吝,搭配得相得益彰,著實是步妙著。
更有趣的結合是,唐僧孫悟空師徒二人從對立到理解、包容的轉變過程,跟劇情的三打緊密聯系,換個角度來解讀,這就是倆工作伙伴,在完成某項任務時,遭遇三次打擊,卻彼此達成默契最終完成任務的職場片,這算是新瓶裝舊酒的完美示范了吧。
兩人的關系轉化之外,其他主要角色也都具有各自強烈的功能性。白骨精想吃唐僧肉長生不老,是原著的設定。維系它的同時,劇本給她賦予了一個悲慘前世,和一個憂傷的現世愛情創傷,豐富立體了她的形象之外,合理解釋了“出口”的理由。豬八戒和沙僧的組合,則負責喜劇“笑”果,把整部片的文戲部分,烘托得樂樂呵呵。
現在想想,不管是《大話西游》還是《西游·降魔篇》,傳世的西游題材影片,角色都有鮮明的性格特質,《三打》在維持正劇大方向同時,終于在這點上開始做文章,走對了路。
在文本上就立住了腳,高水準特效再來美圖秀秀一下,映后口碑中有著比例極高的對幾位演員表演的盛贊,于是也就很好理解了。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6/0121/56120-4.jpg)
3
特效和故事這些基礎的觀影體驗之外,《三打》較之《大鬧天宮》升級的另一大亮點,竊以為就是價值觀上的一些試探性討論了。《大鬧天宮》感覺有點兒薄的原因之一,就是那個爛熟于胸的故事之外,再無深挖和回味的東西,這次《三打》不一樣啦,有些可以玩味的東西。
這番玩味,在唐僧和孫悟空幾次三番的關系遞進里就有展現。印象特深的一個細節,就是兩人一打白骨精撕X完畢后的和解,唐僧悠悠說了一句:“我們其實都一樣,都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東西”。往小了說,這強調了肉眼凡胎和火眼金睛的區別,往大了說,這又引申到兩人不同的“妖觀”,唐僧講究度化,孫悟空就愛一棒子打死,這點直接引出結尾那個劇情上的超級大反轉(這里就不劇透了),足夠精彩。
不止這點,包括兩人關系轉變過程中,彼此之間對“信任”的討論,白骨精悲慘前世對現世作孽的“善惡”對比,包括費翔出演的國王的“貪婪”、“偽善”等諸多命題的延展,都在原著相對單薄的故事框架之外,擴寬了可供讀解的深度。
這里頭,不得不提的又是鄭保瑞作為作者導演的一些個人小趣味。據他自己“招供”,孫悟空二打時,忍著緊箍咒劇痛、狠勁上來咬緊銀牙怒劈白骨精的猙獰表情,就是他私人拍得特過癮的“惡”的展現。再比如在片中諸多生死、善惡等宗教層面上的探討,從小在天主教文化下成長的他,居然引入了不少相關教義來解構這個佛教故事……
嗯,扯遠了,這部分都足夠另出一篇策劃來分析的了,但這些深度加持,總讓人感覺《三打》更加猴賽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