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首檔"現象級"綜藝,《我是歌手》(觀看)今年正式進入第四個年頭。雖然近兩年網上一直盛傳國內綜藝節目的“三季魔咒”之說,但正如第四季以“音樂無畏”為主題,《我是歌手》帶著四年的品牌積淀,也顯示出勇者無畏的創新態度來應對所謂的“魔咒說”。新一季節目在1月15日首播之后,一如既往地吸引了大眾的高度關注,朋友圈、微博被各種刷屏,而節目的制作水準、創新突破、歌手表現、歌曲演繹等也成為了各大媒體和業界人士關注的焦點,在高度肯定《我是歌手》的同時,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制作高水準 舞美音響更加震撼試聽
新快報:
和前三季相比,也許這一季的歌手不是最大牌的,但是從第一集來看,選人真的非常有心思,有國際化的,有民族內涵的,有一開嗓就能全場大合唱的,也有90后愛的小清新,不是一味地炫技,不是一味地高音,觀眾有了更多音樂的選擇。《我是歌手》是一個比賽,更是華語樂壇最好的展示。總體來說,第一集保持了很高的素質,不枉大家的期待。
廣州日報:
這一季歌手的音響、舞臺、燈光都更精美了,整個節奏很棒。
中國廣播影視:
感覺《我是歌手》有一種強大的魔力和感召力,讓普通人在聽歌時平白多了一份儀式感和對歌者的敬意。在現場,除了震撼還是震撼,有了現場的體驗之后,重新坐在電視機前再看一遍,才發現電視的呈現角度反而更加多元,效果也更加綜合。
媒介雜志:
新一季《我歌》在音樂水準上下了一番功夫,高規格的演播室、設備,華麗的梁翹柏音樂團隊,都是節目組所津津樂道的內容。這些,和現場端坐的足以角逐奧斯卡表演獎的500位聽審觀眾,共同構成了這檔節目的儀式感,一種“音樂至上”的儀式感。
力求創新與突破 “出其不意”讓人驚喜
楚天金報:
第四季《我是歌手》在制作上保持了前三季的水準,依然給觀眾帶來視聽享受,從賽制的改變也能感受到節目想要創新。如果后期的比拼、選歌能多些變化更好,再就是補位、踢館歌手一定要“放大招”,讓節目往后越來越有看頭。
新快報:
比了四季,到了這個時候,改賽制也是非常對的,因為觀眾也希望看到點新鮮的,否則會審美疲勞。
重慶商報:
新一季《我是歌手》第一場的選歌最大膽。大部分歌手都沒有選擇自己大紅的歌曲,李玟沒有選擇《想你的365》、《Di Da Di》、《刀馬旦》;李克勤也沒選擇《紅日》、《護花使者》,少了共鳴多了驚喜。
歌手類型空前多元化 音樂風格各有千秋
瀟湘晨報:
不管是哪位選手登臺,都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他們的一點緊張。而這種緊張里,看到的是他們對于這場演出的慎重,連素來高跟鞋不離腳的李玟都忍不住脫掉了小高跟,打著赤腳又蹦又跳。身材會不會不夠好?場面是不是沒那么賞心悅目了?他們好像都忘了。臺下的觀眾也毫無防備地進入音樂世界。尊重歌手,尊重樂隊,尊重觀眾,或許正是這種互相尊重,才讓音樂有了更多的魅力。
尊重舞臺 歌手用心演繹“音樂至上”
樂評人鄧柯:
本期 HAYA 的《蒼狼大地》很表達豐滿,樂團的呼麥以及八度疊加吟唱非常有氣勢,鋪陳到位后爆發出黛青塔娜的 D5 高音,配合得默契、連貫而工整。
黃致列把韓式演唱技巧修煉到新高度的唱法和他出色的「藝能感」會讓他成為本季黑馬,看點在于他此后的中文歌曲演唱以及選曲和編曲表現。
李克勤確實經驗豐富,整個的收放分寸拿捏得非常好。每次參賽總有老故事,總有舊情懷。
信的歌有一種古典美感。他特別喜歡在創作中大量使用屬七 / 導七和弦到主和弦的和聲連接,從而讓歌曲的色彩呈現出鮮明而富有張力的變化,而頻繁發射的高音(High C 起步)則把已經非常澎湃的歌曲催化得更有戲劇沖擊。
傳媒1號:
趙傳是孤獨求敗,在唱歌上,他已經沒有了技巧,擺脫了任何形式主義的束縛。真正的音樂不需要炫技,并不是玩海豚音、飆高音就代表水平高。如果唱歌有道,他已經臻于化境了。
關喆強在音準把握精確,飆起高音跟孫楠差不多。《如果分開我也愛你》這首歌選得不錯,發揮出關喆的全部功力了,他最強的地方在真氣。
樂評人耳帝:
李玟《想念你》,她并沒有聽從廣大人民群眾的呼聲,演唱那首詼諧的"讀拼音學詞語"的早教經典《DiDaDi》,而是翻唱了一首庾澄慶的老歌,改編的很有Lounge的氣氛,非常成熟并很好地展示了自己性感的R&B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