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小群時尚的營銷蹊徑
據國外有關機構統計,2014年中國珠寶首飾行業的年銷售規模已經接近5000億元的體量,是目前國內GDP增長的一大主力軍。在2015年,珠寶行業依然呈現增長態勢。然而從另一角度,分析者則認為,目前中國的珠寶終端以兩種模式為主,一種是商場專柜模式,一種是專賣店模式。商場專柜模式現在的競爭越來越變成少數品牌之間的專利,卡地亞、施華洛世奇、周大福、周生生、謝瑞麟、戴夢得、六福和金至尊等品牌基本占據了主導地位,其他的品牌在商場中基本處于陪襯和點綴的地位。
在這種市場局面和“互聯網+”的大趨勢下,各大珠寶品牌壓力都很大,怎么樣選擇另辟蹊徑,怎么和互聯網結合。以互聯網珠寶的先鋒實踐者“小群時尚”為例,從一開始,它就沒考慮過終端銷售的模式。創始人李培群接受采訪時表示,對于新的珠寶品牌,上來就硬碰硬打拼專賣店、拼柜臺,很容易成為大品牌的“陪葬品”。“珠寶是個比較特殊的行業,一方面,高端珠寶需要較強的鑒賞能力和經濟能力,這給消費帶來了門檻。另一方面,平價珠寶則魚龍混雜,而且線下終端市場已經接近飽和,一些強勢品牌在消費者心中已經有很深的植入,這時候選擇線上經營,幾乎已經成為了我們這種新興品牌的唯一渠道。同時保證品質、包退換、高性價比也是線上經營珠寶的硬標準。”
然而線上進行珠寶銷售販賣,早已不是新鮮事,對此李培群特別提出了“互聯網珠寶”的概念。“互聯網不僅僅是一個銷售渠道,更重要的是互聯網上的人群。現在大家普遍講求‘互聯網思維’,對珠寶行業也同樣。‘互聯網思維’最重要的一點在于分享,通俗點說也可以是‘曬’。小群時尚正是想從這點入手,廣泛網絡優秀的設計師資源,然后通過互聯網用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故事,為設計師提供創意,產生原創設計。而分享者也多了一個使自己的珠寶夢成真的機會。”對于李培群來說,這一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生產銷售過程,這種模式將更多的人捆綁到一起:生產者、創意者、設計師、銷售者,參與者的增加意味著在傳播和銷售角度上,小群時尚都在走一條無人嘗試過的新路。
對這種模式,李培群持樂觀態度,她認為即便回歸到珠寶本身,能收集到好故事、好創意,本身就意味著成功。“珠寶是有情感溫度的物件,好比求婚時的鉆戒,它的象征意義遠超于其本身的價值。所以珠寶的背后一定要有故事作為支撐,從情感角度打動消費者。”
因此,所謂的“互聯網珠寶”與其說用互聯網為珠寶行業拓展新疆域,不如說是利用“互聯網”的特性使珠寶回歸其情感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