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兩個來自荷蘭的文藝青年,一個叫Dre Urhahn,一個叫Jeroen Koolhaas。本來,倆人的日子過得挺滋潤,沒事就畫個畫,參加個雞尾酒會,約個姑娘談人生。
但沒過多久,兩人就從高富帥變成了民工——
這對哥們之所以能完成如此華麗的角色變換,一是因為太文藝,二是因為太能作(zuō)。
幾年前,倆人閑著沒事到巴西里約熱內盧閑逛,不看火熱的足球賽,不約火辣的巴西靚妹,而是到巴西貧民窟拍紀錄片體驗人生。
在里約北部一個叫Vila Cruzeiro的貧民窟,Urhahn 和 Koolhaas 坐在山坡上看著破敗不堪的房子突發奇想:我們把這片社區搞成彩色的吧,現在這樣子太尼瑪難看了!
然而當他們提著桶來到這個貧民窟時,沒有紅地毯,沒有人夾道歡迎,兩個荷蘭文青只得到了當地人的一個字:哥屋恩!
無奈之下,他們聯系上了當地一個叫Nanko的和事佬,經過一番斡旋,居民同意兩人先在一片足球場旁大房子上涂漆。結果,暗淡的房子被涂成了憂郁的藍色,看上去很美。
倆人被自己的才華感動得不行,但居民的反饋又是——哥屋恩!
因為,這個顏色跟當地警察局和監獄的外墻是一樣的,這真是讓人憂郁的顏色。
看來還是得入鄉隨俗,兩人靈機一變,在藍色的墻上畫了個放風箏的孩子,畫風立刻變得文藝小清新!
居民立即對哥倆態度大變,紛紛邀請他們到家中做客。受到鼓舞后,倆人再接再厲,開始了更宏偉的計劃。
在居民樓體小試牛刀后,倆人又打起了一條防洪堤主意,上圖這道水泥坡面是為防止泥石流而建,倆人決定作一次大的!
居民以為這次兩人會繼續在上面畫畫,但他們卻請來了一個叫Rob Admiraal的紋身大師,來給水泥面紋身——
直到動工后,這一伙兒人才知道這次終于作大了,起伏不定的坡面對細節的要求達到了變態的程度,酷熱的天氣更是讓人一度想罷工,但兩人曾向居民承諾,一定要讓這道丑陋的水泥面驚艷世界。
更要命的,是當地毒販經常與警方發生槍戰,作業過程中,讓子彈飛……
歷經一年的艱辛創作,最終真的驚艷了世界,這個貧民窟登上了很多國家媒體的頭條——
倆人一下子成了巴西貧民窟圈內的名人,借著高漲的人氣,倆人豪氣沖天地計劃改造一個叫做santa marta 的社區。
這一次,由于改造規模太大、群眾呼聲太高,倆人不敢掉以輕心,進行了詳細的設計——
又雇傭了一些工人。
由于準備充分,這一次的改造效果再一次驚艷世界——
貧民窟里人們的生活,終于可以明亮起來,孩子們除了踢足球,還可以每天面對彩虹般的人生。
后來,這對荷蘭騷年在巴西的壯舉,傳到了美國費城,官方給他們電話:能不能把費城北部一處貧民窟改造一下?——我能!
富人區的富麗堂皇各不相同,而貧民窟卻是一樣的貧瘠破敗,即使是在美國。
但讓哥倆覺得欣慰的是,美國人對美好生活有著更強烈的渴望,很多人積極加入施工隊、接受培訓,轟轟烈烈地展開改造工作。
很快,費城的貧民窟,成了全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原本生活在貧民窟的美國人,感覺一下子到了天堂,每天一出門,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當居民開始幸福新生活時,各大商家更是偷著笑腫了臉,因為他們的店面被刷成了這樣——
原本無人問津的貧民窟,因為文藝氣質爆表,如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光者,導致當地人的生活開始奔小康,這非常重要,子曰衣食足而知榮辱,這處費城貧民窟的社會治安也大為改善。
而如今的Urhahn 和 Koolhaas 卻越來越忙了,整天混跡于貧民窟,致力于改善勞苦大眾的生活環境。在改善巴西和美國的貧民窟環境后,兩人還把工作發展到了更多國家和地區。
在日復一日的艱苦創作和風吹日曬中,這對荷蘭組合日漸蒼老,略顯屌絲氣質,但因為他們的努力,越來越多的貧民窟正在變成彩虹天堂。兩個老文青,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驚艷著世界。
造福人類、愉悅心靈、驚艷世界,這是文藝世界里真正的高富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