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它藍得美麗,卻散發邪惡光芒;有人說它幾經輾轉,卻是歷任主人的噩運之故。它是電影《泰坦尼克號》中“海洋之心”的原型,是名字與現實呈現鮮明對比的“希望之星”。在歷史的長河中,這顆鉆石在許多悲涼故事中,攜著強大的傳奇色彩。
泰坦尼克號劇照
115克拉 厄運開始
希望之星的發現,可以追溯到300年前。那一年,一個叫做塔韋尼埃的法國的探險家兼珠寶商在印度西南部得到了這塊重115克拉,并具有極為罕見的深藍色寶石。至此,這顆寶石的“噩運威力”開啟。
塔韋尼埃將寶石帶回法國后,將其獻給了當時的法國君主路易十四。憑借這顆碩大且罕見的寶石,塔韋尼埃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和官職。
塔韋尼埃與寶石
也許你會說,“寶石名副其實啊,它給塔韋尼埃帶來了好運氣”,但現實如果結束在這里就好了。事實上,這個發現寶石的塔韋尼埃,財產被兒子揮霍一空,80歲窮得身無分文,在再一次前往印度尋求財富得過程中,被野狗咬死了。
當然,這只是一種說法,也有人說塔韋尼埃并未經歷這些不幸,而是在俄羅斯善終。但就是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猜不透”,才讓寶石更加充滿傳奇色彩。
69克拉 法蘭西的洗禮
塔韋尼埃將寶石給予路易十四后,寶石相繼被路易十四、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擁有,而這顆藍色大鉆,也在三人身上,再次證明了噩運的魔力。宮廷御用珠寶匠Sieur Pitau將其切割成不到70克拉,并鑲嵌于黃金底座,連上緞帶后作為國王在典禮上使用的項飾。路易十四稱其為王冠藍鉆或者“法蘭西之藍”。
路易十四與“法蘭西之藍”
噩運真的接踵而至了:僅佩戴一次法蘭西之藍的路易十四,不久便患天花死去;不愿佩戴“希望”的路易十五將鉆石借給情婦,后來情婦在法國大革命中被砍了頭;路易十六的王后經常佩戴此鉆石,結果卻將二人雙雙送上斷頭臺。你瞧,一系列的故事都在訴說著法蘭西之藍的噩運威力,就連最后得到這顆藍色大鉆的路易十六王后的女友,都在法國大革命中被殺。
45克拉 “希望”正式命名
1792年,這顆藍色大鉆從法蘭西國庫中消失,并被重新打造,減重為45克拉。1812年,一顆類似于法蘭西之藍的鉆石出現在倫敦珠寶商丹尼爾·埃利亞森手里,而這顆鉆石也終于在2005年被科學家確認了法蘭西之藍的身份。
霍普和減重后的藍鉆
后來,這顆藍鉆被銀行家霍普擁有,并以其姓氏為名,取名“hope”。至此,“希望之星”的名字被確定。而“hope”也沒能給霍普家族帶來希望,悲劇色彩很快籠罩了這個家族。
霍普死去,三個侄子為爭奪遺產打了十年官司;幾經輾轉,娶了美國女演員May Yohe為妻的公爵外孫獲得鉆石,于是,離婚、破產、窮困潦倒成為公爵的人生結局。
命運轉折點
在經歷了眾多悲劇故事后,希望之星終于在紐約珠寶商溫斯頓的身邊掩蓋了“噩運威力”。這其中,還發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小插曲。
希望之星
一次,溫斯頓和妻子乘飛機前往里斯本,妻子先行,但飛機引擎發生了小故障。正在等待修理的過程中,突然有一位男乘客堅決要求改乘第二天的飛機。
而在第二天乘坐飛機之時,男乘客滔滔不絕地給其他人說自己昨天居然和“噩運之鉆”主人的妻子同乘一架飛機,因此偏要換機。而此時,坐在他旁邊的,正是“噩運之鉆”的主人溫斯頓。而事實上,溫斯頓夫妻二人都平安抵達。
史密森博物院
至此,迷信被破除,“希望之星”的噩運被遏止,而溫斯頓也將其捐獻給了位于美國華盛頓的史密森博物院。
游客參觀
于是,這顆鉆石成為珠寶展館的重要展品,它被陳列在一個旋轉底座上,每天吸引大量游客前來參觀。這個擁有“奇妙深灰藍”的希望之星,也開啟了它的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