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5/0821/16062-1.jpg)
昨日,專家表示,如果不加注意,跑步可能會對人體某些部位造成損傷。運動量并不是越多越好,適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朋友圈被跑步刷屏
“曬步數”最初源自微信的應用程序,微信用戶只要在微信中關注“微信運動”公眾號,系統就會自動記錄下用戶一天走了多少步,跑了多少公里,并在內置的排行榜中和其他朋友“一決高下”。朋友間可相互點贊,排名第一的會成為大家“膜拜”的對象。
“愛上跑步之后,整個人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樣了。”跑步六年的王楠,和大多數人一樣,最初的原因是為了減肥。“我認識的朋友里,很多人跑步是為了減肥,大概有60%吧,但是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跑著跑著就忘記了最初的理由,愛上了這樣一種生活習慣。”
因為工作忙,王楠平時只能在晚上跑步,大概一周3到4次,周末可能會約上朋友一起去跑步。“現在越來越多的朋友愛上跑步,因為跑步這個運動門檻低,隨時隨地都可以跑,不受場地的限制。”
“我身邊有十幾個跑友,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跑步,所以我們有更多共同的話題。”王楠說,每個人跑步的原因都不一樣,有人想減肥,有人覺得時尚,有人則是為了顯擺。“現在跑步變成了一種很時尚的社交方式,朋友圈現在很多人都會曬自己跑步的圖片,都被刷屏了。這種社交方式能引起別人的關注,挺顯擺的,不過也說明有更多人關注跑步。”
“健身達人”左腳出問題
通過走路和跑步來健身,本是一件好事,可在這樣的“相互監督”下,似乎變了味兒:不少人與朋友比著走,甚至變身“暴走”族,不求最多,只求更多。但超負荷運動,不免給身體帶來傷害。
昨天上午,記者在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新區骨科門診見到了前來就診的孫露(化名)。33歲的孫露,自從迷上“朋友圈曬步數”后,就踏上了她的曬步旅程。每天晚飯后就到家附近公園里慢跑,有時半夜看到排行榜上自己落后了,她也會揣著手機就在自家院子里走上幾圈,平時不愛運動的她,一時成了“健身達人”。
但一段時間下來,孫露感覺自己左腳腳面疼痛,走路時輕微疼痛,但一跑步疼痛就加劇。就診后發現,孫露的左側足部韌帶拉傷。醫生建議休息一個月,不能再繼續跑步。
休息了整整一個月,孫露的左腳不疼了,她又開始“曬跑”。先跑了10公里,又參加了一個半馬,這不腳又開始疼起來,急忙到醫院就診。
年過50的楊阿姨,退休在家很悠閑,自從小區廣場有了“暴走”運動后,每天都和同齡的姐妹們“斗步”,感覺很有樂趣,可沒多久,楊大媽漸漸感覺體力不支,腰膝酸痛。
從事財務工作的劉小姐,年初下了健身的決心后,就開始了曬步旅程,每天晚飯后就到小區的湖邊慢跑,平時最不愛動的她,一時成了“健身達人”。但一段時間下來,劉小姐感覺自己雙腿像是綁了沙袋一樣,沒有力氣,膝蓋也經常隱隱作痛。
跑步運動傷害高達40%
安醫大一附院運動康復科主任高曉平介紹,跑步運動受傷率高達40%,“去跑步”和“會跑步”并不是一件事。
據介紹,跑步可能引起的損傷最常見的是膝蓋疼,這是跑步中最常見的傷害。跑者會感到膝蓋前部、髕骨周圍疼痛,膝關節外側痛,甚至會將疼痛延伸到大腿臀部外側。更有長跑者最易發生的損傷,它擁有一個驚悚的名字:應力性骨折——跑者小腿、髖部和足部長期承受不斷重復的小壓力最終壓壞骨頭的結構,即使在休息和走路時不會受影響,一旦跑起來損傷就會加劇。這些都是由于下肢“傷不起”造成的。
專家建議
一、體重超標的人不要跑步。正規的減肥機構與健身房,都會建議體重超標者“坐著減肥”。這是由于過于肥胖人群或是患有基礎性疾病的人群,他們的下肢關節在常態下承受壓力已經超出正常范圍,一旦跑起來,膝關節所受到的沖擊力是其體重的2.5倍,損傷程度可想而知。
二、體重不超標的人,則應該選一雙適合自己的好鞋。慢跑鞋最基本應具備緩沖能力、利于平衡控制和舒適這三要素。比如后跟位置較高的跑鞋理論上會減少緩沖,長時間跑步會造成踝關節不穩、受損。
每周超過40公里損傷不可逆
高曉平介紹,研究表明,每人每周跑步超過40公里,以每周跑5天,每次8公里計算,這樣的運動強度會對人體心肌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并會增加猝死的發生率。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家心血管研究所最近的研究同樣與上述研究遙相呼應,表明跑步過量和完全不運動其實一樣傷害身體,都無益人體健康長壽。科學家建議保持每周以中速跑2.5小時有益身體。
專家建議
務必把握運動的“度”。每人每天在一定時間內維持中等強度的運動量有益身體健康,過度運動會對心臟造成損害。實在熱衷運動或由于各種原因不得不跑的話,盡量選擇跑步機。相對硬地、公路而言,跑步機有控速、減少沖擊力的功能,路面也不會出現突發狀況,能夠降低運動損傷風險。
健康運動強度可參照心率水平
合肥市二院骨科醫生郭萬根表示,運動者要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來制定運動計劃,“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如果盲目攀比,運動頻率過高,會對關節造成損害,容易造成關節炎、半月板損傷、韌帶斷裂等多種疾病的發生。有些運動損傷可以慢慢恢復,有些則難以恢復。
健康的運動強度可參照心率水平判斷:對于沒有鍛煉基礎的人來說,運動后,用170減去年齡,得出的數字可以關聯到恰當的運動強度;比如,一個40歲的人,最健康的運動就是心率在走路中達到130次/分鐘,并在鍛煉后有微微出汗、腳部輕微酸脹及說話喘氣的現象就可以到達運動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