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意做的透明底就是為了展現曼妙的旋轉
特意做的透明底就是為了展現曼妙的旋轉,你所看到的眼前世界,全部是手工打磨而出。
越來越多的機芯開始裝載硅游絲,透底依舊防磁。
擺陀被裝飾成各式各樣,頗具玩味,似乎都忘了它的功能性的存在。
也就是說,機芯太丑,機械故事很難編的很動聽。
機芯太丑,機械故事很難編的很動聽。
有人說背透太張揚了,但也是種雅俗共賞,關鍵你摘下來它的時候,你是怎么樣的人。
有的品牌會用雙色鏤空夾板展示其美,雖然沒有雕花修飾,但是手工處理后的錯落有致還是看的嘆為觀止,夾板上的紅寶石就是點綴,用來給女人看的,而機芯的律動,才是男人專屬。
Metiers d‘Art藝術大師MecaniquesAjourees鏤雕機械
雕刻藝術的全新里程碑
Metiers d‘Art藝術大師MecaniquesAjourees鏤雕機械
鏤雕機芯是一項高難度藝術,要求盡可能地挖空機芯材質,并小心確保時計的順暢運轉。為了展現鏤雕藝術的獨特魅力,制表師通常在已有的實心機芯上開始漫長的構思、設計與制模過程。這款搭載4400SQ手動上鏈鏤雕機芯,且獨特的Métiers d’Art 藝術大師Mécaniques Ajourées 鏤雕機械的創制過程也是如此。數百小時的精雕細琢賦予機芯優美輕薄的外形和最完備的功能。
在4400實心機芯上成功挖去近一半的材料后,江詩丹頓的制表師與工藝師堅持不懈地攻克難關,力求將全新的鏤雕機芯打造出建筑美學中的立體光影效果。為此,他們在古老的手工雕刻藝術上再樹新的里程碑。在用銼刀進行手工打磨與倒角之前,雕刻師摒棄了以往用微型手鋸鏤雕平滑表面的主板與橋板的做法,而是悉心雕刻機芯的整個圓周面從而打造其需要的大小和厚度,打造出媲美雕塑作品的機芯。
他們從19世紀后期火車站內廳的肋架拱頂中汲取靈感,靠手中的刻刀在機芯上雕刻出精細而迷人的圓形弧度。這種圓形徹底顛覆了傳統鏤雕機芯的直線條,采用更復雜的倒角與手工工藝。只有人手才能在如此微小的內角打造出巧妙交錯的紋理,使得拋光區域能捕捉更多的光線,而手工打磨的啞光處理表面,愈加襯托出拋光區域的光輝。不同手工打磨技法的巧妙結合烘托出鏤雕骨架的浮雕效果,僅僅是機芯骨架的鏤雕工藝就至少需要花費三天的時間,為機芯注入獨一無二的迷人魅力。
積家Master Ultra Thin Squelette超薄大師系列鏤空腕表
積家Master Ultra Thin Squelette超薄大師系列鏤空腕表
積家擁有悠久的超薄腕表制作傳統,其歷史可追溯至1907年。大工坊選擇將鏤空工藝、雕刻工藝、琺瑯工藝及珠寶鑲嵌等超凡的手工技藝與超薄制表技術相互結合,極具創意性。
細細端詳緊密嚙合的齒輪組,猶如置身于曲折迂回的迷宮之中。手工雕刻的表橋吸引觀賞者的目光一直向前,落到幾乎目不可及的隱匿角落。即便在這樣毫不起眼的細節,工匠也以倒角裝飾,令其散發獨特光采。隨后,目光停駐在毫米大小、以工匠精確而靈巧的手法打造而成的裝飾上。這種微妙的光影游戲,唯憑借高級制表的精湛修飾工藝方可實現。
愛彼JULESAUDEMARS系列“龍”限量萬年歷腕表
愛彼JULESAUDEMARS系列“龍”限量萬年歷腕表
轉至表背面欣賞透明藍寶石后底蓋,首先躍入眼簾的即是在18K金自動盤上精雕細琢的龍圖案,盤踞如8字形的五爪金龍不僅生動細致活靈活現,更低調內斂顯出尊貴氣勢。
而在自動盤下方的復雜機芯,則是一枚超薄的萬年歷裝置,利用巧妙的機械原理,其精準顯示了所有的日歷訊息。這款超薄自動萬年歷機芯在2100年3月1日之前都不需要進行任何調校。直到了那一天,只需使用表殼側面的隱藏式調整鈕進行調校,之后的一百年又可以高枕無憂。
不少行內專家均視朗格打造的DATOGRAPH為最美的計時腕表之一。1999年,這個全球首創的導柱輪計時裝置,配備飛返功能、精確跳分積分盤和大日歷顯示,在業界引起巨大反響。如今,此表已擁有一批忠實支持者,備受推崇。這件杰作融合獨一無二的技術以及和諧統一的功能與美學元素。自2012年,DATOGRAPH UP/DOWN的動力儲存提升至60小時,并設有動力儲存指示以及與腕表同名的UP/DOWN刻度。這枚計時腕表最初只備有鉑金950表殼,至2015年5月推出18K玫瑰金款,并配以黑色表盤。
朗格Datograph Perpetual腕表
朗格Datograph Perpetual腕表
在全新的Datograph Perpetual白色18K金款中,銀白色小表盤和深藍色月相盤,與表盤的淺灰色背景形成鮮明對比。這個表款在2006年起結合飛返計時碼表和萬年歷,直至2100年前都無需調校。如有必要,其日歷指示亦可單獨或同步推進。特制的校正器充分展示朗格一絲不茍的精神:為防止意外改動指示,按鈕只可在10點鐘位置以及在表冠拉出的情況下按動。
(原標題:《有背面才足以支撐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