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5/0727/12285-1.jpg)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5/0727/12285-2.jpg)
1.網友:秘密 32歲 行政
上網讓我們了解外面的世界,不會導致腦萎縮。
網絡真是這個世界最偉大的發明。通過上網地球都變小了,變成了“地球村”,我們能足不出戶了解身邊的大事。我覺得上網能讓我的頭腦變得更加靈活,怎么會導致腦萎縮呢?
2.網友:小芳 26歲 會計
經常上網確實讓我整個人都變笨了。
經常上網有很多好處,當然也有很多壞處。我就是個愛上網的人,平常只要是不工作,都會成天掛在網上,看新聞、看電視劇、打游戲等等。上網之后整個人覺得昏昏沉沉的,毫無精神,反應也變慢了,感覺整個人都變笨了。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5/0727/12285-3.jpg)
人們依靠互聯網等“外存”來貯存信息,但大腦負責記憶的部分并沒萎縮。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5/0727/12285-4.jpg)
1、盡管人們更多的依靠互聯網等“外存”來貯存信息,但大腦負責處理這種記憶的那部分卻并沒有萎縮。
盡管人們更多的依靠互聯網等“外存”來貯存信息,但大腦負責處理這種記憶的那部分卻并沒有萎縮,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失去了記憶的能力。雖然有關于過度上網導致腦萎縮的研究,但針對的是網絡成癮的人群,并不能普及到正常上網的一般人群。
互聯網是不是已經將我們的社會傻瓜化,或者說僅僅成為了我們大腦的外置移動硬盤?隨著谷歌、互聯網電影數據庫、維基百科等等以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的廣泛使用,處理記憶的基本功能已經變得比內存卡的閃回(flashback)還要小。在7月15日的發行《科學》雜志上,據一支研究團隊對搜索引擎和學習的研究所得出,這種轉變并不一定是壞事,也是可逆的。
研究人員們實施的一系列實驗表明:面對難題時,人們更愿意認為網絡可以給他們答案。事實上,那些期望在網上尋找答案的人可能遺忘的也很快。而如果人們認為這是在以后獲取該信息的唯一方法,他們往往會去死記答案。然而,不管是否記得住那些東西,人們往往傾向于記住包含他們尋求的答案的網站。
這樣,互聯網就成為了在大腦外貯存信息的“外存”,或者說是“移動記憶”。這與沒有互聯網的過去并無太大不同,那時,我們依賴于書本、圖書館,或者其他途徑去獲取信息。現在,除了口口相傳和出版物,我們的絕大部分綜合和公共知識數據庫存在于網絡和數據中心。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5/0727/12285-5.jpg)
2、獲取信息太容易,讓我們對記憶產生焦慮。
互聯網時代在許多方面上和過去的差別并沒有那么大。與以往不同的是,信息更容易被獲取了,過去,你需要從頭到尾檢索你大腦中的存檔系統,或者在別人的幫助下試著去回憶你想要的東西。
從互聯網上收集得來的信息在回憶事實的過程中扮演著太過重要的角色,這讓一些人感到憂慮。但是如果這些信息是由他人而不是網絡提供的話,這種對外部信息的依賴似乎就沒那么讓人煩惱。對于人們來說,這種現象在和人交往的時候并不明顯,但和網絡互動的時候則是非常明顯的。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5/0727/12285-6.jpg)
3、記憶力的作用被高估了。
顯然,在記憶方面我們需要某些簡單的技巧,不過從未發現記憶力能夠反應出什么智力價值,在概念層上的理解更為重要。死記硬背總是件容易的事,這也就是為什么學生會這樣做。
如果導師在記憶力方面不做期望會對學習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注重理解是否比簡單的記憶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更可能的情況是,如果一個人認為一些信息以后再也得不到了,他就會設法記住它,而往往犧牲對概念的理解。
假如明天我們的這些電子設備因為某種全球性的電磁脈沖而無法工作,也不會對我們造成太大影響。盡管人們可能依靠他們的手機去記電話號碼,但大腦負責處理這種記憶的那部分卻并沒有萎縮,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失去了記憶的能力。我們仍會去記住那些對我們來說相對重要的信息,同時依靠網絡去校驗那些我們認為可能是真的或者是遺忘的信息,并且去獲得那些我們從未接觸過的新東西。
也許更迫切的問題是人們是否會提高在網絡上篩選信息的能力。只要你尋找的時間夠長,總能夠發現一個網站驗證了所有你想相信的東西,無論是真還是假。毫無疑問,網絡上充斥著不同的觀點、矛盾的“事實”和各種抄來抄去、無處不在以至于讓你信以為真的信息。在這方面,互聯網就像其他任何存儲系統一樣——批判思維都是不可或缺的,無論信息儲存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