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如今在生鮮產品的選擇上,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
說出這句話的,是每日優鮮創始人徐正,小平頭,牛仔褲,匡威鞋,穿Apes T恤衫,如果只看裝束,這似乎更像是個有那么點潮的年輕人,很難想象他曾經執掌聯想數百億的筆記本業務,在26歲時,就用三年時間將聯想筆記本業務規模從5億帶到了300億。如今,這位聯想曾經最年輕的事業部總經理,轉而投身創業大軍,做起了最苦最累的生鮮電商——每日優鮮。這次創業,與他攜手的,是同樣曾在聯想供職十余年的高管同僚曾斌。
這樣的組合,堪稱黃金戰隊。事實上,2012年,他們就曾一起參與過聯想佳沃的組建,并分別負責業務戰略、投資并購及運營管理。十余年的IT供應鏈經驗加上在投資農業時看到的行業痛點,讓光信資本在十天內就給這個項目投出了近500萬美元的天使,而當時,他們甚至連新公司的名字、LOGO,都還沒有確定。
每日優鮮:從C端開始改造中國農業
農產品的供需兩旺而流通不暢,正是他們看到的行業痛點。“聯想的策略是通過投資產地做科學化種植,進而提升后端打通整個產業鏈,而我們覺得,快速推動中國農業整體產業鏈升級的龍頭應該在于C端。”在徐正剛投身農業的2012年,十天有八天可能都要在全國各大種植基地轉悠,尋找最適合的土地和最優秀的產品,甚至參與到種植采摘的全過程,這種身體力行,讓他體會到中國農民的不易,也讓他意識到千百年農耕社會留下的痼疾也許并非通過一兩次投資就可以改變,“更有效的方式,也許是通過外部強需求的刺激進而推動產地生產方式的升級”,這也許道出了創辦每日優鮮的初衷——打造一個連接優質生鮮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平臺。
眾所周知,農產品的上市是有周期性的,拿果品舉例,剛上市和剛下市的時候,品質不穩定,價格還高,而農產品大量上市的時候,卻可能出現滯銷,在徐正看來,這并不是因為品質問題,完全是流通通道問題。“以前我常看到各種報道,媒體帶著做公益的性質幫助銷售一些產品,可這為什么要成為公益行為呢?我不算是個特別有情懷的人,就想給老鄉們做點實事兒。”
他這種辦實事兒的風格也滲透到團隊的血液里,每日優鮮剛上線的時候,正趕上阿克蘇蘋果大面積上市,每日優鮮也做阿克蘇,選好了果園,在很多平臺電商紛紛開始叫賣阿克蘇“又大又甜”的時候,他們卻選擇了先等一等,原因是,真正的阿克蘇冰糖心,要到霜降以后才形成,“我們希望用自己做農業投資及種植的專業經驗告訴大家,真正的阿克蘇蘋果是什么樣的”,而配合的營銷文案,同樣相當寫實,“又小又丑,甜如初戀”,直接負責這次推廣的COO曾斌說,“我們不希望忽悠客戶,讓客戶有過高的預期再來失望”。談起這次營銷,這位昔日的500強上市公司高管突然展露出孩子般的笑臉,“曾經有一位特別愛吃蘋果的客戶在剛拿到我們的果品時,直接留言跟我說,真丑啊,然后隨手一扔到冰箱,直到有一天,他們家蘋果斷貨了,他才嘗了口先前被嫌棄扔在冰箱的我們的蘋果,告訴我,再也沒買過其他家的蘋果,因為實在是太甜太好吃了”。
這樣的做事理念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日均2000單,月比月訂單100%增長,高達73%的高復購率,完全靠用戶之間口碑相傳在微信店面積累到近30萬粉絲……這樣的成績,很多電商公司需要一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完成,而每日優鮮,只花了短短四個月。
極簡貨架,做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的Costoco?
“中國消費者如今在生鮮產品的選擇上,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 在徐正看來,消費者在購買生鮮,譬如搜索蘋果,跳出一大堆選擇時,得到的不是滿足,而是痛苦,這也是他看來生鮮電商發展到今天,行業的另一個痛點,“我們希望通過在農業和種植方面的專業選擇,為商品做減法,做精品,做極簡貨架”。
這個減法的邏輯,在水果品類的采購上被內部歸納為六字真言:天地園人樹果,即:尋覓頂級的產區,守候最佳的成熟時間,選擇有科學種植技術的果園和人,并通過考察樹根、樹干、樹葉、花朵及最近幾年豐減情況考慮采摘的時機,“老話說,不時不食,在我們看來,每一個時令,每一個季節,都有最當季處于最佳成熟期的果子,就像人也有青壯年一樣,我們只選擇生命周期處于黃金時間的水果,呈現在貨架上。”徐正如是闡述說。
嚴苛的選品標準,甚至讓一位國內大型供應商打趣道,“你們比日本人還挑剔”。事實上,憑借多年的產地經驗和強大的的供應鏈資源,今年1月份,每日優鮮的確售賣過一款目前只出口日本尚未在國內銷售過的產品——羊脂秋香梨,因為入口即化的極致口感,即使一枚售價高達20元,依然應者云集,屢屢售罄,甚至有個人客戶一次購買就6箱拿貨。
而水果顯然不是每日優鮮的終點,從1月1日正式運營以來,商品品類已經從最初的水果,拓展到涵蓋海鮮、牛奶的三大品類,而后續,還將逐步覆蓋傳統的生鮮六大類。
“但即使到了全品類覆蓋的那一天,我們的貨架依然很簡單,每一款只會選擇一種當下處于最佳狀態的商品呈現給用戶,避免用戶選擇困擾。”曾斌補充道。
精品理念,同時巧妙的避免了生鮮電商的高損耗,提升了單品的產出效率。這讓筆者不禁聯想到時下風靡美國的會員制連鎖商超Costoco,雖然只有亞馬遜10%的SKU,卻創造出同樣甚至更高的銷量。每日優鮮會是Costoco模式在生鮮電商行業的踐行者嗎?徐正淡淡一笑,不置可否。但同樣推崇Costoco模式的雷軍,及其打造出的小米高估值,無疑讓每日優鮮的未來之路更值得令人關注。
生鮮電商拐點之年,每日優鮮來破局?
生鮮電商行至2015,也到了拐點之年。除了先前進入的大大小小各路玩家,新的模式、資本仍在不斷涌入,留給每日優鮮的,卻是一場硬仗。
作為當年聯想最年輕的業務總經理,徐正曾經帶領聯想筆記本業務在中國市場突出重圍,而今已進而立之年,轉換軌道,鏖戰生鮮電商的他,是否會給這個行業帶來新的驚喜,我們拭目以待。
“我是一個比較另類的CEO,喜歡待在倉庫,喜歡田間地頭和考察產品基地。做生鮮行業,不肯干苦活累活一定做不好。”徐正初見記者,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微信頭像上,這位創始人戴著墨鏡,席地而坐,田埂間,陽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