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于1989年的APEC峰會(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是經濟合作的論壇,其中,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是整個論壇當中規格最高的一項會議。從第一次在1993年美國西雅圖布萊克島上的一座印第安式木結構的大屋子開始,每年,這些日理萬機的各國領導人(發展至今有21個成員經濟體)都會解脫出西裝的束縛,以一副度假的休閑打扮齊聚于此。
對大眾而言,APEC峰會與其說是一個高規格的論壇,不如說是領導人們的一個舞臺,而每年必不可少的“全家福”展示,就更像是一場不用語言、不用動作的表演。大家最關心的是這些平時永遠不會錯的領導人,在這個舞臺上會不會穿錯衣服?
既然強調了是“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所以從一開始,會議就開宗明義聲明:為了培養非正式的交流氛圍,不設主題、勿帶助手、也請勿系領帶。首次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美國西雅圖布萊克島召開。該會議主要討論了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新興崛起。東道主、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穿著一條牛仔褲,上身套了一件飛行員款皮夾克,充滿干勁的樣子,與議題貼切。與會的所有人都穿著自認為時髦的休閑服裝出現,從今天留存的“全家福”照片看來,大家都挺在狀態的。
由東道主提供統一服裝、乃至于拍攝“全家福”這一不明文規定的習俗,是在1994年印度尼西亞的茂物會議上被確立的。時任印尼總統蘇哈托給每位與會領導人送了一件印尼傳統蠟染襯衣“巴迪克”(Battik)。于是,各國領袖們穿著花色各異的襯衣,一字排開在十八世紀建造的茂物宮殿前,就像高規格的時裝謝幕。
有趣的是,在第二年的大阪會議上,這一習俗被短暫地打斷,領導人又穿回了休閑西裝,但大家還是遵守不系領帶的規矩;但也有人解讀,領導人們其實是在盡力模仿日本最具特色的白領一族著裝。但沒什么人會記得這一年的APEC,除了“全家福”中作為背景,壯麗輝煌的大阪城。
在那之后開始,以當地民俗服裝為主旋律的節奏就再也沒有停過。這支匯聚了全球最有權勢的“旅游團”,每年跑到一個地方度假,穿著各地的民俗服裝——從菲律賓“巴隆”、加拿大“牛皮夾克”、、中國“唐裝”、泰國“泰絲”、越南“青黛”等不一而足。
盡管貴為一國之首,但也并不意味著你就能免疫國際外交禮儀中的尷尬部分——偶爾不得不屈服于東道主的要求,做些你通常不會做、也不想做的事情,并且一切都掛以“跨國界、跨文化的友誼”這一名義下。
招致批評也在所難免。2004年智利圣地亞哥峰會時,智利統一提供的服裝是名為“查曼多”的套頭披肩,其源自于智利的“牛仔披風”,每件衣服需巧婦手織四個月才能完成。路透社就曾嘲諷普京,他穿著“查曼多”的時候,就像被硬塞進了一個用浣熊皮做的盒子里,四四方方的。而且我們也不能不說,當身形各異、體態多樣的領袖們在韓國釜山峰會,穿著在胸口打了一個蝴蝶結的韓服能顯得有多么英姿勃發……
那么,難道這些領導人們就這么順從地由著東道主國胡來嗎?是誰、是什么主導著這場一年一度APEC領袖時裝秀的調子?
2008年,APEC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各成員領導們身著秘魯特色民族服裝——彭丘(Phocho)。彭丘是西班牙語“披風”的音譯,用褐黃色羊駝毛織成。形狀像長方形的毛毯,中間開了口子,套頭穿著。在閉幕峰會上,領導人們套著彭丘,微笑揮手致意的“全家福”,因為當時恰逢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緣故,被刻薄的批評家們比作“裝著土豆的麻袋”。事后,這一穿著也確實被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不恰當”,APEC峰會代表發言人David Hendrickson坦承。而且,在此后幾年,新加坡、日本橫濱、美國夏威夷、俄羅斯海岑威的APEC峰會上,顯而易見是一個逐漸地、悄然地把“民族服裝”拉下章程的過程。
直到去年的印尼巴厘島APEC峰會,各成員國領導穿著由巴厘島傳統布料制成的“安代克”(Endek)編制襯衣亮相。顯然,傳統服飾又伴隨著經濟回暖獲得了回歸。David Hendrickson也指出“這是一個有趣的經濟晴雨表”。
而在今年,調動舉國之力,提前一年開始籌備的APEC會議領導人服裝,終于在11月10日當晚公之于眾。這相對前幾年APEC著裝習俗來說,無疑是相當重視的一屆。
當晚,習近平與彭麗媛穿著這套優雅的、質感光澤的“新中裝”于水立方歡迎各國領導人。習近平在致辭時說,看到各位都穿上中式服裝,既充滿了中國傳統元素,又體現了現代氣息,讓我們更感親近。中國老百姓看了以后,也會感到親切,會感到各位就像到鄰居家串門,來朋友家敘舊一樣。
在這場全世界最高規格的會議上,許多細節都囊括了許多意義。這段開場白主要是借“中裝”的革新點到了中國今天的地位;全家福的站姿排位映射的是政治關系,站得越靠中間,意即離權力中心越近。當然這也并不絕對;由東道主國統一提供具有當地特色的服裝,既釋放出了入鄉隨俗的信息,亦將穿著者從外觀上“統一”,盡管與會者之間可能貌合神離,但統一制式的服裝作為一種有形的約束,但至少能表現出團結。當政治訴求大于一切的時候,所有意義都顯得不再重要。回過頭來看,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早已比正式會議更“正式”了。
從2001到2014,APEC在14年后又回到了中國。這一次在北京水立方,領導人們紛紛穿上了“新中裝”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4/1117/8667-1.jpg)
傳統民族服裝終于在2013年印尼的巴厘島獲得了回歸。領導人們穿著為巴厘島傳統服飾——安代克。 “安代克”是巴厘島特有編織工藝,布料特色為抽象圖案,亮麗顏色。所有“安代克”都是由織工按傳統方式手工編織,每套服飾至少需要3名織工耗時一個月完成。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4/1117/8667-2.jpg)
2012年俄羅斯APEC峰會上各國領導人依舊是以正裝出場。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4/1117/8667-3.jpg)
2011年,繼日本之后,在美國夏威夷舉辦的第19屆APEC領導人合影也沒有穿著傳統民族服裝,峰會合照領導人們均以正裝西服出席。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4/1117/8667-4.jpg)
2010由日本舉辦的APEC峰會并未按之前傳統穿著舉辦國傳統服裝,這不是日本第一次“破例”,而是繼1995年日本大阪峰會后第二次規避了民族服裝“和服”。大合影時間在欣賞日本傳統歌舞伎表演及正式晚宴之間,日方稱為避免領導人更換衣服太過匆忙,就沒有對著裝進行要求,領導人們多位正裝出席。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4/1117/8667-5.jpg)
2009由新加坡舉辦的APEC峰會提前公布了領導人“全家福”服裝。男裝分為綠、紅、灰三種顏色,面料為亞麻,服裝的繡花和扣子都采用了典雅的荷花造型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4/1117/8667-6.jpg)
2008年APEC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辦。閉幕峰會上各成員領導人身著秘魯特色民民族服裝——彭丘。彭丘(poncho)為西班牙語音譯,意為“披風、斗篷”,是用羊駝(神獸草泥馬)毛織成的披風,形狀像長方形的毛毯,兩側的下擺有灰黑相間的傳統花邊,是秘魯安第斯山區印地安人的傳統服裝。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4/1117/8667-7.jpg)
2007年APEC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辦,領導人們身穿澳大利亞傳統服裝——德瑞莎-波恩(Driza-Bone)。首腦穿的這款衣服采用棕色的傳統顏色,領子有藍、黃、綠等不同顏色,分別代表澳大利亞漫長的海岸線、太陽與沙漠,以及草木等。它是一種融入了澳大利亞獨特環境和文化的過膝衣服,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布料有防水作用,最早為水手所穿,此后內陸的人們逐漸在騎馬時也開始穿著這款服裝。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4/1117/8667-8.jpg)
2006年第14次亞太經合會議在越南河內舉行,21國領導人或代表身著 “奧黛” (Ao Dai)亮相,由于參加峰會的領導人以男性居多,越南特意推出了“奧黛”的男性版本AoCuoi。它的設計和“奧黛”差不多,也是兩邊開衩,里面襯以長褲。但AoCuoi要比“奧黛”略短些,長度大約在膝蓋以下,腳踝以上。共有藍、綠、紅、黃、粉紅5種顏色,其中藍色最受男性領導人歡迎。有趣的是,“奧黛”的雛形脫胎于中國的旗袍。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4/1117/8667-9.jpg)
2005年APEC會議在韓國舉行,21個經濟體的領導人統一著韓服合影。這種服裝為韓式大褂“圖魯馬吉”。外套有七種不同的顏色,服裝上的圖案象征著長壽、永久等。
![](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4/1117/8667-10.jpg)
2004年APEC在智利圣地亞哥舉行,這次領導人在合影時,智利推出的是民族傳統的套頭披肩“查曼多”。這種服裝源自智利的“牛仔披風”,每件衣服需要巧婦連續工作四個月時間才能做成。據介紹,每位領導人所穿“查曼多”的花色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上面所繡的是麥穗、黑莓、葡萄串、鳥類等帶有智利特色的動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