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高工機器人雜志供稿
飛哥小時候在鄉下,房前屋后有雜七雜八的桃樹,都是些上不了臺面的雜桃,有扁桃,有油桃,有毛桃。毛桃為多,等不了長熟,吃了肚子痛。開花時節最是喜歡……鄰家小妹就叫桃花,小時候看起來紅葉碧桃,等飛哥回鄉,就長成了水密桃,等再次回鄉,就已經是黃桃了。飛哥體驗了老崔的心情,正是“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桃樹是很賤、也很健的果樹,既耐寒又耐熱,對水不挑對土不剔,山坡上,田埂邊,房前屋后,都不嫌棄。因此,江南水岸,黃土高坡,都可以姹紫嫣紅。桃樹的身體軀干彎彎曲曲,長的跟機器人,尤其是工業機器人似的。
中國被全世界贊為“世界制造工廠”,政府并不自滿,更實施了偉大的產業升級換代戰略。首先,政府覺得讓工人再廉價的干下去,顯然不符合民心。因此,企業須承擔“五險一金”,不得隨意開除員工。表面上看是造成人工成本大為上漲,但政府的目的是促使企業“機器換人”的戰略得以實現,提高盈利能力,讓中國成為“世界智造中心”。
于是,機器人猶如春天的桃花開滿大江南北。
北方老工業根據地,正待重新煥發青春,從哈爾濱到沈陽、沈撫新城,造的機器人雖然笨一點,但結實。現在機器人和機床合作,還真提升制造水平。
挖煤的地方,屬于危苦活,當中國人對煤礦工人被埋已經麻木的今天,飛哥最贊成使用礦工機器人。所以,太原、晉城要培養礦用機器人,西安具備高新技術,最應該發揮作用。
京津冀一體化,是政治經濟文化重地。因此,天津承擔警用機器人、安全機器人、醫用微創機器人和礦用機器人。飛哥猜測還會有說唱機器人。
長三角,高端制造業重地,人嬌地貴。從江蘇常州、南京、張家港、昆山、徐州到浙江杭州、麗水,向上延伸至青島、濰坊,向西挺進蕪湖,向南直下廈門,中間挺立著上海,形成中國機器人產業帶,是中國機器人沖向世界的出海口……。
華中大地,以前什么都可以晚二三步,但機器人當仁不讓,武漢、襄陽、洛陽、鄭州、郴州、長沙、瀏陽,九江……人才鋪滿地,江湖在腳邊。
珠三角,老板都開始跪求工人上班了。早上在廠門口笑臉相迎,內心哪受得了那口鳥氣。企業在政府支持下,恨不得立即用機器人把人給換了。東莞轉型升級,著實無奈,卻完全可以發揚光大照樣把服務機器人做出標準。廣州有廣數、深圳有大疆(谷歌可能看中);佛山中山,山山有機;惠州柳州,州州有器。
西南,是未來中國的大后方,重慶、成都藏龍臥虎,地方遼闊,民風開放,對新興產業,尤為大膽,做產業園,皆以平方公里計。
有的地方很迫切,2015年就想摸得著成就。
天津年產各類機器人5000個,產業規模200億。飛哥的眼鏡都碎了,每位機器人所產生的規模為400萬?
唐山目標清晰可鑒,年產值100億以上企業1家、10億以上2家、1億以上5家、1000萬以上20家,總產值規模達200億,成為中國最大的機器人基地。飛哥查閱,唐山2012年產值20億。國內機器人老大2013收入為13億、2014年上半年為6.57億……
有的地方就聰明,把目光定在2020年。那時人在里面還是外面都很難說。
廣州超1000億產值,東莞700億產值,上海600億-800億規模,重慶1500億,昆山200億;常州5000畝地,超50億1家、超10億4家以上,產業規模超238億……常州人和唐山人一樣老實。
雄性勃勃的有沈撫新城:2017年產值超億元企業50家,實現機器人年產值500億元。2030年建成國內最大、國際有影響的機器人產業基地。
不要以為36個政府的規劃是開玩笑的。這些只是機器人排頭兵,陸續會有更多二三線城市跟進,畢竟是萬億之產業,畢竟機器人沒有什么區域障礙。各地把萬頃土地獻給未來,以千億資金補助,集萬眾之心打造,為的是解放生產力。
按全國這個機器人產業發展勢頭,到了2020年,在工廠里,會不會有機器人開工廠的?到了2030年,會不會在馬路上撞到機器人……
古時陶淵明的桃花源是偶遇的,今日機器人的桃花園卻可以復制……好吧,今夜中秋佳節,談機器人,太煞風景……
于是,舉頭望明月,萬家燈火刺人眼;低頭思故鄉,熙熙攘攘吵死人。清風明月無處尋,何來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