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mshishang.net/pics/2014/0911/7831-1.jpg)
《非誠勿擾》節目主持人孟非
該賬號的統計信息顯示:有十余對新人的男女雙方都是曾經出現過在舞臺上的嘉賓,但甚至可能不是同一期。這十余對新人中,有5對就是臺上牽手的男女嘉賓,還有一對是臺上女嘉賓拒絕以后,臺下又走到了一起。
該內容賬號中,除了各類照片,還有不少花絮內容。比如,2011年10月23日第175期節目中,來自哈佛的1號男嘉賓常征在2012年5月結婚時,親友團有王石。還比如,2011年10月30日第177期節目中的1號男嘉賓陳仁奇的速度讓小伙伴們驚呆———30日節目播出,31日接觸對象,11月4日聯系,26日見面,30日定日期,當年12月就領了結婚證。
就該賬號統計的《非誠勿擾》5年里只成了5對,《非誠勿擾》官方目前沒有給出回應。
專家解讀:相親節目更類似角色扮演,閃愛需謹慎
隨著相親節目的熱播,更多男女選擇在節目中尋找自己的真愛,但是這種見一面就牽手,一見鐘情的愛情,情感專家怎么看?
1、天空永遠蔚藍(情感暢銷書作家):閃婚閃愛不靠譜
我認為靠相親節目確定男女關系,本身就蘊含著一定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相親節目和參加相親的人,一般或多或少都是具有很強的目的性的,甚至內心都是浮躁的。
而且我一向不太看好閃愛閃婚的那種男女關系,再美再浪漫,再契合的一見鐘情,其實都是需要時間和磨合去驗證和鞏固的。
2、秋心(心理咨詢師):相親節目更像是角色扮演
其實認真想想,兩個素昧平生的人,在短短的拍攝階段又何來愛情可言?縱使有也只是一種好感,好感要發展成為愛情還需要一些時間,如這類節目的快餐愛情,與其說是促成一對戀人,不如說在扮演一種角色。觀眾太投入了,在觀看的時候投射了大量自己的情感,所以才會輕易感動,但背后的真相往往又與他們想像的不一樣,發現了自然難掩失落。